發展期成功最後有2種方式結束。
一種是主動的 ——你走到了所在職業的頂峰,外在成就感再也驅動不了你,手頭也拿到了足夠多的資源,你開始想做點有意思的事。
一種是被動的,一個人的職業在45歲左右達到高原期,發展放緩,他就會思考,我還有15年時間工作,為什麼不做點自己真正想做的?
喬布斯回到蘋果的頭幾年,當CEO隻有1美金的年薪,他繼續埋頭做iPhone,這是他的事業期。
你看日本的一些小店,三代人做了近100年,從一戰前就在做壽司,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把壽司做得再好一點,這也是事業期。
很多高管放棄高薪,從事收入和穩定性都差很多的企業教練,也是因為他們覺得助人更有意義,這也都是事業期。
所以事業成熟期的英文叫做calling, 原意是“神的召喚”——想象一下——你用你最擅長的能力,做着你覺得最有興趣的事情,獲得最想要的價值回報——是不是有種超強的使命感榮譽感呢?
選擇的自由
用三代人的時間實現目标轉換。
美國的華人第一代移民基本解決的是生存期的問題。
第二代移民往往都有高學曆,從事計算機、精算這些技術性工作,解決的是發展問題。
到了第三代移民,開始有大量的子女讀藝術、電影、音樂。王力宏就是伯克利音樂學院的雙碩士。
國内第一批優秀的商人,也是這個路線,第一代務農或做工,窮怕了開始經商進入發展期;但是他們的子女有很大一部分選擇不去繼承事業,而選擇人文、藝術、心理,其實也是從發展期到事業成功期的一個表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