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兒童性教育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長并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麼兒童性教育的誤區有哪些呢?
1、 性别視角偏差:将男女的生理性别與社會性别相互混淆
由于對男孩女孩的期望不同,因此,在對孩子進行培養教育的過程中,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使得孩子對未來的自己所要承擔的社會角色有壓力。例如:我們一直強 調,男孩是社會的棟梁,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而女孩最重要的品格是溫柔賢淑,相夫教子。雖然社會發展了,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很多父母都 希望“兒成龍,女成鳳”,但是在性别教育中,男主位、女從屬的性别觀念還是深刻左右着人們對男孩和女孩施行不同的教育。
其 實,性教育是随時随地的教育,不一定是你說我聽的教育。比如說,古有“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之說。“璋”是玉的一種,是禮器,祭祀的時候會用到; “瓦”就是陶制的紡織用的工具,孰優孰劣一目了然。我們出生在這樣的社會文化之中,很多關于性别的區分,性别角色定位等等似乎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似乎天經 地義,人們不會多思考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也是性教育的一種,是社會給定的一個性教育的框架,千百年來人們一出生就接受了社會給出的性别角色定位, 并一直遵循着。按照傳統的性别角色,我們不自覺地就要求男孩要頂天立地,要堅強,剛毅;女孩則要溫柔如水,細膩和善解人意;這些不是男女兩性的生理性别決 定的,而是社會文化後天造就的。社會發展了,男女在社會分工上,體力的優劣越來越不明顯,女性能夠在社會生活中與男性共同創造價值,分享成果,傳統價值觀 中對女性的約束也随着這種變化而變化着。中性化潮流也映證了傳統社會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工并不是優生理條件所決定的。因此,在性教育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觀 念上的引導。
2、羞于告訴孩子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稱
兩 三歲的時候,孩子都會有一定的性别認知,大人也會熱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為什麼。可喜的是,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能正确告訴孩子男女有别在于生殖器官的區 别。很少有人說,女孩兒沒有小雞雞是因為女孩兒不聽話,小雞雞被小狗吃掉了。這樣的回答,會讓很多女兒對自己的生理性别産生自卑。現在很多大人都會告訴孩 子,男孩子有陰莖,女孩子有子宮,那個小房子是孕育小寶寶的地方,男女兩性各有所長。
但是,在告訴孩子男女有别的時候,很多大人都不敢說出生殖器的名稱,多數用小雞雞代替陰莖,用小房子代替子宮,用小咪咪代替乳房,基本上沒有家長能夠坦然地對孩子說出“陰道”這個詞。
準确而坦然地說出生殖器正确的名稱是很重要的,這會讓孩子認為,這是一個嚴肅的事情,和我們能夠準确地說出眼睛鼻子耳朵一樣,說明人的生殖器官和人體的其他器官是一樣的,發揮他的功能而沒有什麼特别的和見不得人的。如果遮遮掩掩,反而會強化孩子對生殖器官過多的關注,而那些别稱,也容易讓孩子形成對生殖器官的錯誤認識。
比如很多人喜歡在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總是對孩子說“吃飯飯”,“睡覺覺”之類的詞語。待孩子長大了,這些詞語就不适用了,孩子要重新學習“吃飯”、“睡 覺”的表述,其實這麼教孩子完全是多餘的,孩子的理解能力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很多。所以,如果你想對孩子進行一些知識的教育,那麼,就一定要使用準确的 語言,不必擔心孩子聽不懂。
而且,在告訴孩子這些的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圖,也可以直接用孩子和大人的身體。
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洗澡,适當裸露身體,對孩子是非常有益的。對健康身體的科學認知,就能在孩子頭腦中形成正确的觀念。身體不是自然的,不是肮髒的。
3、性教育不僅是生理教育還應該是文化教育
兩性的生理區别決定了兩性在社會生活中的不同,決定了人的這一生必然要處理兩性關系,社會文化是附着在生理之上的。
說到性,含有四個層面的意思:自然界的雌雄;人類社會中的男女;性行為;兩性交往。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成人更多地是要讓孩子能夠悅納自己的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能夠認識兩性間的情感,處理好兩性關系,進行有安全保障的性行為。
家 庭性教育首先要成年人擺正觀念。比如說現代人應有的正确的自慰觀。自慰不是性的全部,但是隻要不對他人造成傷害,與其他方式獲得的高潮具有同樣意義,具有 相等的價值評判,而不必自我貶損。欲望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釋放,不是你該不該做,而是你如何對待。很多人就是被自慰是有害的論調害的,問題不在身體而在 頭腦。如果孩子們知道同學、父母,在這個年齡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就不會恐慌、害怕,就有可能找到能幫助自己的人。
還有的孩子是因為處于某種恐懼和不安而自 慰,因為他們會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和沖突。這就要察言觀色,找出其問題隐藏的真正含義,比如,學習焦慮或人際交往的困難和壓力等。
還有同性傾向的問題。因為隐秘的話題不好公開讨論,對異性的表達也不能遂心所願,所以青少年時期的同性傾向是成長過程中的很普通的現象,并不是有這種心态就是同性戀。
開放的的社會環境,正是培養孩子健康性心理及其人格的有利條件,成年人所要做的就是對他們探求性知識進行深化的引導,引導他們如何去認識性對一個人生命和生活還具備哪些更豐富的作用和價值,這是一個挑戰。
你要給孩子一種性的美感,讓性成為一種愛,讓愛成為一種力量。
4、 媽媽負責女孩的性教育,爸爸負責男孩的性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能意識到要給孩子一定的性教育,但是,在實施教育的時候,
往 往羞于對自己的異性孩子進行正确的指導。常常是媽媽對女孩說,爸爸對男孩說,大家不會覺得這會有什麼問題。其實,這樣做,本身就像孩子傳達了這樣的信息, 性是很神秘的。很多家庭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父親與女兒,兒子與媽媽逐漸疏遠了,在他們最想了解異性的時候,爸爸媽媽向他們封閉了自己。
對 孩子進行性教育,是父母的共同責任。這個時候,他們更需要在父母身上找到自己的榜樣和未來,同時了解異性的特點,學會和異性相處之道。父母不必根據自己的 性别或有意避開和孩子讨論性問題。如果父母能夠坦然地和孩子一起針對相關問題一起讨論,無疑就會讓孩子明了,性的學問,兩性相處的學問,都是科學,都時能 夠在陽光下去面對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