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10:24:54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

北方地區春節期間,仍有“烤柏靈火”的傳統習俗。

人們事先會曬幹玉米稭稈來作為引火和助燃的材料,然後在空曠的場地将其點燃,之後将柏樹枝條放到火上燒,由于柏樹的油脂豐富,很容易燒着,噼啪作響并有香氣,人們就圍在篝火旁烤火,這就是“烤柏靈火”。 “柏靈”取“百齡”之意,它寓意着驅除疫病,家道興旺,延年益壽。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2

柏樹枝及柏樹子


(153)無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3


字形演變: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4


本義溯源:

在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帛書中,同時出現“無”與“無”,可見這兩個本來是不同的字。後人将“無”認作繁體字而“無”是簡體字,則是另有緣故了。

先看甲骨文“”字,在正面站立的人(大)手臂下部,增添松柏枝條之形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5

以上古時期人們在祭祀或者求雨的過程中,燃起篝火并圍着舞蹈,最後将枝條投入火中,來表示從有到無的意思。 “無”的發音源自先民舞蹈時,快速揮舞枝條時發出“wú、wú”的聲響,也可能是口中發出的“wú、wú”之類的行為伴随語。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6

金文“無”,手持的松柏枝條與手分離,并變成了上口下木,表示帶着松果或柏樹子的枝條: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7

後來表示松果或柏樹子的兩個口,上部之橫畫延長,連為一筆: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8

小篆“無”

隸化時,“無”字下部的四點乃是人腿和枝條的一種形變,并非表示火的意思: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9

隸書“無”

楷書“無”基于隸書字形: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0

楷書“無”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1

柏樹枝

再來看“”字,它與“兀”有一定關聯。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2

”是在人形上端畫一短橫,表示砍掉腦袋的人體,或者表示秃頂。杜牧的《阿房宮賦》開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其中“蜀山兀”就是說蜀地的山都被砍伐得光秃秃了。

”字在先秦古文獻中已出現,在秦簡中相當通行,字形應是在“兀”上再添一短橫作為指事,強調秃頂程度,表示該人光頭,頂上寸草不生,以光頭無發來表達一點都“沒有”。 “無”和“兀”同一音系。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3

由于“無”和“無”常常含有相同意思,就互為通假字,而使用通假字的特點就是以簡代繁,因此後來索性合并,到現代以“無”作為簡化字的标準字。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4

隸書“無”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5

楷書“無”

由此可知“無(無)”的本義:以手執松柏枝條圍着篝火舞蹈,最後将枝條投入火中,來表示從有到無的意思


衍生含義: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6


延伸了解:

無中生有

語出《道德經》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白話文

循環往複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産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産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

“無中生有”本來是道家的哲學思想,後來人們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形容憑空捏造,多含貶義。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7


其他漢字解釋:

安 、 靜 、 百 、 千 、 萬 、 東 、 南 、 西 、 北 、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 勇 、 嚴 ......

因形求義對漢字本義探索的重要性(越原始越深刻)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