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甲魚的繁殖能力如何?為何過去晚上常撿到甲魚,現在很難遇見了?
筆者是80後,小時候村邊有一條河,當時河裡面就有各種各樣的大小魚。當然也包括甲魚和烏龜了。特别是甲魚,當時是真的很多。
記得小時候的夏季常去稻田裡用燈光抓黃鳝、泥鳅,就會偶遇到甲魚。當時也沒多少人吃甲魚,更不會想着把它拿到集市去賣錢。多數人撿到甲魚了,都是把它玩一會就扔掉了。
有些甚至是直接一腳把它踢飛了,都不敢用手去抓它,就是害怕被甲魚咬住。老輩人的說法是被甲魚咬住了,它一直不會松口,要直到打雷了才會放口,所以很多人都是對甲魚畏懼的。
不過筆者膽子大,當時也貪吃,一般遇到大的甲魚都會帶回去炖煮着吃了,所以筆者小時候沒少吃甲魚。那在過去晚上都能直接撿到甲魚,為何現在甲魚卻很難遇到了呢?甲魚的繁殖能力如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①為何過去在晚上能撿到甲魚?甲魚也就是俗稱的“鼈”、“王八”、“團魚”和“四腳魚”等等,目前我國的甲魚種類非常多,但是狹義的甲魚就是指中華鼈,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甲魚都能稱為“王八”。中華鼈是我國最常見的一種甲魚,并且幾乎遍布全國各地,除了西藏、新疆等高海拔地區沒有。
對甲魚有所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它是一種水陸兩栖的爬行動物,一般都是在水中活動,有時候也會爬到岸上,尤其是到了它繁殖的季節都會到岸上産卵。
在過去民間一直有着“上山甲魚,下山雞不能抓”的說法,就是因為甲魚上岸多數是為了繁殖,如果把它們抓了就沒有甲魚産卵了,以後的甲魚就會減少。
甲魚是一種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的動物,它們一般都是在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有水,且水流較為平緩的水域。同時甲魚喜歡曬太陽,所以它們一般都是在水質幹淨,陽光充足,且比較安靜的地方活動。
也由于甲魚是變溫動物,它不會自己調節體溫,因此它們在天氣冷的時候就要鑽入泥土中冬眠了,一般是從深秋持續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變暖和了,就出來曬太陽活動了。
而且甲魚白天一般都是在水裡面活動,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它們就出來覓食了。尤其是在夏季的時候,晚上的河岸、水庫邊安靜又涼快,而甲魚不光是喜歡曬太陽,還喜歡乘涼風,它們就會大量出來到岸邊乘涼。過去農村的甲魚本來就多,所以有些人在晚上撿到甲魚也就不足為奇。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甲魚食用有數千年的曆史了,但過去一直都是吃野生甲魚,可見其種群還是比較膨大的。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甲魚種群的減少,到了八十年代後才開始有人嘗試人工養殖甲魚。
②甲魚的繁殖能力如何?幾年才能繁殖?從前面的介紹也看得出來,甲魚的繁殖能力是不弱的。甲魚一般要長到半斤以上才開始性腺發育成熟,可是它的生長是非常緩慢的,野生的甲魚一年長不到二兩種,因此一般甲魚都要五六年才能開始繁殖。
甲魚的繁殖季節一般都是在4-8月份,盛産期是在6-7月份,當氣溫超過20℃以上,雌雄鼈在水中經發 情追逐後,大多在夜裡上岸交配。
甲魚是以卵生,每次産卵在20-30個,而一年能産卵3-4次,一隻體重一斤以上的雌鼈平均可以産卵24-30枚,而最多一次可産近40枚,因此一隻甲魚年産卵就有近百個。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甲魚的壽命很長,普遍都有30-60年之久,因而在性腺發育成熟以後每年都能産卵。像年齡在15年以上,體重在5-10斤的甲魚繁殖能力最強,年産蛋量可以保持在200個以上,并且能持續多年,直到老齡化以後産蛋量就開始減少,由此可見甲魚的繁殖能力還是不弱的。
③現在甲魚少見的原因是什麼?
在過去甲魚都是野生的,也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就是和它的繁殖能力強有關。但是在後來野生的甲魚數量大減,并且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隻能是采用人工養殖。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類的瘋狂捕捉。在民間一直認為甲魚肉質鮮美,尤其是裙邊更是脍炙人口,并且甲魚因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常用作食療的滋補食品。
随着後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甲魚的需求量明顯大增了,于是很多人都去捕捉甲魚。尤其是在後來甲魚的價格大漲以後,野生甲魚更是成為了稀罕貨,不少人價格貴依然購買。
這樣即便甲魚的繁殖能力強,可是卻明顯沒有人類捕捉的速度快。當大量的甲魚被捕捉以後,其種群明顯不足了,于是數量就越來越少了。
當然了,除了這個原因以外,還和農村環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系。過去農村山清水秀,可是因為工業發展導緻各種廢水、污水排放到河裡面,還有攔河築壩、農藥的使用等等,從而導緻甲魚生存環境破壞了,這樣的情況下對于甲魚來說就是雪上加霜了。
被人類過度捕捉,導緻種群數量本來嚴重不足了,再加上生存環境受到破壞了,少數甲魚也難以存活了,于是數量就進一步減少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難遇到野生甲魚的原因。
各位粉絲朋友們,你的家鄉還有野生甲魚嗎?多不多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