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兒童早教應該重視“非認知能力

兒童早教應該重視“非認知能力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05 04:58:44

  王樂

  “對兒童時期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将對他成年後的就業能力産生重要的影響。”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第10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上,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海克曼(JamesJ.Heckman)教授沒有大談經濟問題,談的卻是早教的投入對未來的影響。

  不過,他也用他在美國多年來的研究結果提醒中國家長:不要過度投資“認知能力”——即以知識積累為基礎的認知技能,使他們在某些方面營養過剩,而忽略“非認知能力”(情感、社會适應性、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因為這将會使這一代兒童在成年後,遭遇各種現實問題。

  被高估的“認知能力”

  在過去30年中,即使是在美國,上大學并從大學畢業的學生數量也是在不斷提高的,但是,中學生的辍學率也提高了,既不上學、也不工作的人群也開始增多。這是海克曼教授調查的結果。而且在英國和美國,20%的勞動力人群識讀能力非常低下,甚至連藥瓶上的服藥說明都無法看懂。相同的問題,正在很多國家出現。這似乎與早期教育這個越來越龐大而豐富的市場并不相符。

  通過調查後,海克曼發現,在兒童早期盡早進行人力資源投資,盡早進行教育幹預,确實會比這些兒童成年後出現犯罪、青少年懷孕、肥胖、中學辍學、健康不良等問題後再幹預要高效。但是這些教育幹預并不是教他們知識,恰恰相反,是非認知能力的培養。因為大多數青少年不良現象都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非認知能力”低下有關。

  “現在,我們所有人一提到能力,都集中在‘認知能力’。比如,通過諸如智商(IQ)測試、能力測驗等,來判斷一個孩子的水平——‘認知能力’被認為是經濟社會中,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據介紹,在美國同樣有“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口号和與之匹配的教育項目,而其實質就是關注測試分數,并不是關注諸如社會情感能力、心理與生理健康、持續性動力、注意力、自信等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校和成年後在社會中成功的因素。

  “人們花很大功夫,幫助孩子們獲取高分,尤其在那些測試認知能力的測試中。但‘認知能力’在成人社會生活中,真的這麼有用嗎?”海克曼教授舉例說,一些參加完學校通用水平測試、并過關或取得不錯成績的孩子,仍舊可能在接下去的學業生活中辍學。有些被認為很聰明的考生,卻缺乏處理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更有一些随後參軍的學生,被軍隊認為缺乏紀律性以及太過冷暴力……“我們發現,在很早的時候,在認知能力方面,兒童就很明顯地被測試出了優勢與弱勢的能力差距。”

  海克曼教授表示,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确實都非常重要,但各種社會問題的發生,卻都與“非認知能力”正相關;而早期幹預如果足夠早,提高兒童的“非認知能力”,将在社會情感和健康等方面,培育起重要的能力。

  神奇的“派瑞實驗”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就進行了一個著名的“派瑞項目”(PerryPreschool Programme)。這個實驗可謂是兒童早期教育幹預的最好例證,同時也說明了對于兒童“非認知能力”培育的重要性。

  在1962年到1967年間,“派瑞項目”在美國的密歇根州,選擇了58個尚不到4歲,且平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兒童的黑人弱勢兒童。幹預教育的内容,包括每天兩個半小時教室活動(工作日的每個清晨)和每周90分鐘的教師家訪,教師家訪在工作日任一天的下午進行。

  據介紹,在每天兩個半小時的教室活動中,并非如人們想象的隻是授課或者講授知識點,教師在這個時間段内的教學活動,主要采取更傾向于“促膝談心”式的交談與講故事,間或有簡單的身體活動。交談中,使這些孩子感受到一種情感上的溫存,以及一種被包容感,同時也教會他進行良好的情緒表達;而在家訪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明白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告訴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每天能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和孩子在一起談心交流。

  整個“派瑞項目”為期30周。待早期教育幹預完成後,科學家對參與幹預組的孩子以及未參與幹預的參照組孩子作了長期跟蹤,這一跟蹤一直保持到孩子成長到中年。跟蹤顯示,無論在就業能力、月收入能力、還是服用煙草酒精、犯罪率、兩年以上的失業率、犯罪率等方面,幹預組的孩子的數據要遠好于參照組,且幹預組的兒童表現出了良好的社會适應性與情感能力。

  “‘派瑞項目’并不能提高智商水平,但反過來卻說明了‘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科學家同時給出了數據對照,幹預組兒童的智商在4歲左右,出現了非常有意思的上升趨勢,比如4歲時從平均低于90的智商水平,達到了95.55,5歲時94.9,6歲時為91.3,7歲時91.7,8歲時88.1歲,9歲時97.7……但在10歲時又恢複到了初始階段的90以下;而反觀對照組,則始終在90以下徘徊。“雖然智商水平仍舊回複到原來水準,但孩子并沒有因此無法順利融入社會生活、發揮自身作用。而相反,沒有被幹預,并充分激起‘非認知能力’的孩子在成人後,在社會的經濟生活中同樣遭遇失敗。由此可見,‘非認知能力’在成人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早教責任在于家長親身投入

  邀請海克曼教授來進行演講的中國人大楊偉國教授坦言,早期教育的投資不在于孩子上什麼培訓班,而在于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親身投入。

  在幼兒教育專家看來,早期投資确實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具備科學性,但早教不是上幾個興趣班、多認幾個字、多說幾句英語就能解決問題的——它滲透于孩子的整個養育過程中。“如果家長在與孩子的接觸過程中,能總是伴随有豐富的語言,能經常性地與孩子對話……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與情感發展。再比如,家長在和孩子一同玩耍的過程中,能注意孩子的手眼協調和精細動作發展,以及左右認知和數數的學習機會,這要比直接講解趣味數學題和多做幾道練習來得有效得多。家長惟有在照料孩子生活的行為中,捕捉有助于孩子感知、動作、語言和社會性情感等元素,這對孩子的早期發展,尤其是日後的情感培育與人格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對一個孩子來說,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社會情感能力方面,家庭的影響要遠勝過于基因遺傳。”楊偉國教授建議,雙休日兩天中務必給孩子空出一整天時間,在這一天中,三口之家一起外出。“即便是把孩子送去各種興趣班學習,也不要給年齡過小的孩子太多功利性的目标;就像三口之家的遠足或者踏青活動,也沒必要等孩子回來後,一定要逼他寫個小作文啥的。”12下一頁尾頁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