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僅三成青少年肯跟父母說心裡話

僅三成青少年肯跟父母說心裡話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28 08:15:39

  健康導讀:青少年情緒與逆反上,青少年和家長的認識出現了較高的統一。95%以上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常有抑郁、焦慮、失眠等情緒,同樣比例的家長認為孩子存在着情緒不穩定,71.4%的家長覺得身邊青少年存在行為或心理問題。但在這些負面情緒的産生原因上,雙方的觀點又各不相同。

  近日在無錫市崇安寺街道崇甯路社區,經常出現這一幕:父母或爺爺奶奶上門:“幫忙蓋個章吧,我們的孩子不好意思來。”他們手拿一份學校下發的寒假社會實踐登記表說,孩子正貓在家裡呢。社區主任魚玲向記者反映。這種與她剛完成的一項社會調查相符,都市青少年普遍存在社交障礙。

  調查結果令人擔憂

  魚玲去年9月進行的這項《崇安區青少年心理行為狀況》調查,面向轄區内6個街道42個社區和2所初中,分别針對500名13一16歲的青少年。及其父母開展問卷調查。調查結果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顯示:88.7%的青少年覺得最關心自己的人是父母,但隻有35.3%的人會把心裡話對父母說,選擇對最好的朋友說的卻達到47.4%。在“你對父母親近感的程度”上,97,6%的青少年選擇了與父母很親近或比較親近,但同時又有42.2%的人認為父母隻關心孩子的學習和分數。在“父母對你考試成績變差時作出的反應”上.38.8%的人認為父母“埋怨并分析原因、找對策”,35.5%的人認為“父母安慰并幫孩子分析原因、找對策”,18.3%的人認為“父母一味指責、埋怨孩子”。隻有7.4%的人認為“父母會安慰孩子”。

  渴望提升社交能力

  這項調查,在許多選題上設計了青少年自我人格狀況和情緒的項目。調查顯示,有42.1%的青少年對目前自己的生活狀況最不滿意的,是學校課業負擔重;40.74%的人覺得師生關系一股、475%的覺得與同學關系一般、69.3%的參加團隊活動不多、8.9%的不太能夠跟他人合作、18.6%的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5.6%經曆過離家出走。

  在青少年情緒與逆反上,青少年和家長的認識出現了較高的統一。95%以上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常有抑郁、焦慮、失眠等情緒,同樣比例的家長認為孩子存在着情緒不穩定,71.4%的家長覺得身邊青少年存在行為或心理問題。但在這些負面情緒的産生原因上,雙方的觀點又各不相同。比如青少年有42.1%的認為學校課業負擔太重,又有39.6%的青少年覺得學習壓力的主要來源是父母、老師等方面。而從家長角度,他們對青少年存在的行為問題上,74.7%的家長選擇網瘾、52.3%選擇撒謊、10.5%選擇逃學厭學。

  青少年們最希望得到什麼幫助?有46.6%的是學習幫助,41.4%的是社交能力的提升,還有9.8%的是希望得到心理輔導、2.2%的希望得到家庭關系幫助。

  魚玲認為,她的調查基本反映了現代化進程中,快速變化的社會給城市青少年造成的心理行為的影響,希望調查的結果能引起人們的重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