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Varjo發布了比以往價格更低的PC VR産品:Aero。與此前的VR-1、VR-2、VR-3相比,這款售價1990美元的産品在功能和配置更精簡,最大的變化是取消了人眼級分辨率的仿生顯示方案,而是采用全新的mini LED屏幕,單眼分辨率高達2880x2720,sRGB色域為99%;屏幕刷新率90Hz,ppd達35,FOV 134°。
此前,mini LED已經應用在部分高端型号電視機、顯示器、包括蘋果MacBook和iPad等産品。Vajro Aero是首次用在VR頭顯中應用mini LED的設備。相比于LCD,mini LED可實現分區控光,以提升對比度、色彩和亮度表現。而且mini LED比OLED成本更低,沒有紗窗效應,也可避免燒屏等情況。
據Varjo稱,VR飛行模拟是Aero的關鍵應用之一,這一點從名字的含義上也可以看出。除了模拟飛行外,還可以用于3D設計等專業場景。
與市面上大部分C端頭顯相比,Aero的價格還是很高,它獨特的賣點是清晰的視覺,因此可能更受VR模拟的發燒友們歡迎,它可以帶來主流C端頭顯不具備的超高清視覺效果。
那麼,Aero的實際體驗到底如何呢?與此前的Varjo産品相比又有哪些優化和升級?近期,外媒RoadtoVR對這款産品進行了測評,感興趣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清晰度
從價格來看,采用mini LCD的Varjo Aero找了一個C端和B端産品的中間值(1000美元的Valve Index、以及自己3200歐元的Varjo VR-3之間)。而從視覺清晰度來看,Aero的PPD盡管比Varjo其他頭顯(60 PPD)有所犧牲,但依然比其他非Varjo頭顯更清晰。
目前市面上分辨率較高的VR頭顯如Vive Pro 2、Reverb G2,分辨率分别為2448x2448和2160x2160,顯示效果均足夠清晰。相比之下,Aero的分辨率僅比它們略高(2880x2720),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采用的非球面透鏡有效緩解VR普遍存在的眩光和God Ray(僞影)效果,因此視覺清晰度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Aero的透鏡具備範圍足夠大的甜蜜點,即使人眼離開視覺中心,看到的大部分畫面也足夠清晰。這與菲涅爾透鏡相比是一大優勢,意味着VR頭顯滑動時,你的視覺觀感不容易變模糊。
體驗者表示:運行合适的VR内容時,Aero的清晰度甚至可媲美人眼,比如在《半衰期:愛莉克斯》中,甚至能看到螺絲刀尖端的紋理等細節,這用Varjo其他頭顯都難以看清。另外,高分辨率還增強了Aero的立體視覺效果,因此一些低端渲染的圖像看起來容易格格不入,比如體驗者就發現,半衰期中的鍊條圍欄竟然是個平面圖。
除了清晰的視覺外,Aero的沉浸感也足夠優秀。在玩《半衰期:愛莉克斯》時,體驗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忍不住駐足欣賞周圍的空間,沉浸感比此前體驗過的VR頭顯更好。
盡管如此,Aero的圖像顯示效果依然存在缺陷,如:色差和最邊緣圖像失真。據悉,VR頭顯很少出現色差問題,通常可以通過軟件來調節。因此,Aero中存在的色差問題,可能是軟件優化的問題,也有可能與透鏡有關。
另一方面,Aero最邊緣圖像失真的問題并不明顯,隻有在轉頭的時候才會發現。實際上,圖像失真或扭曲的問題,隻存在于Aero的顯示邊緣,大部分圖像沒有這個問題,因此對于整個顯示效果影響不大。不過考慮到1990美元這個高端價格,用戶可能會期待圖像更完美一些。
總之,市面上能夠充分在Aero上展示清晰細節的VR遊戲并不多,如果隻是為了玩《Beat Saber》、《VRChat》,視覺效果可能提升不大。相比之下,Aero更适合用來玩《微軟模拟飛行》等對視覺效果要求高的VR應用。
關于視場角
體驗者稱,與Aero官方公布的視場角(在12毫米出瞳距,水平FOV 115°,對角線FOV 134°)相比,用TestHMD1.2測量的實際結果,并不能達到這個水平。即使拆掉面罩,水平視場角也僅達102°,比Vive Pro 2和Valve Index的實測結果更小。
此外,Aero的可視區域感覺并不像其他VR頭顯那麼圓,而是感覺縱向有所切割,而且上下的寬度也不同。
他還指出,很可惜這款頭顯不支持出瞳距離調節,無法将實際FOV最大化。不過一定程度上,Aero的大甜蜜點還是可以給人一種大視場角的觀感。
關于IPD和眼球追蹤
Aero配備了200Hz刷新率的眼球追蹤模組,以及電動的IPD調節方案,範圍在57到72毫米之間。
首次戴上Aero頭顯後,系統會要求你盯住屏幕中心的白點,同時校準眼球追蹤系統和IPD距離。電動IPD調節方案是自動的,在調節IPD的過程中,你可以聽到物理電機的聲音。
體驗者表示:電動IPD調節系統會顯示你的瞳距,我瞳距測試結果非常準确。除了自動調節外,也可以手動微調IPD(最少可調節0.5毫米)。
之前提到,Aero并不配備人眼級分辨率的仿生屏幕,也就是說不支持物理的注視點渲染。不過,通過眼球追蹤系統,它依然可以通過軟件來實現注視點渲染,目前隻有支持Varjo SDK的VR應用能運行該功能。
在注視點渲染實際測試中,體驗者發現它切換分辨率的過程非常自然,難以用肉眼識别,除非眼球追蹤校準失敗。
關于顯示屏
此前青亭網曾提到,在VR中應用mini LED另一個好處在于可以實現類似于OLED中的純黑色顯示,實現更好的沉浸感。不過在實際體驗中,發現黑色顯示水平雖然優秀,但與OLED的原始黑色相比還是有差距。
體驗者發現,Aero的屏幕沒有明顯的紗窗效應,也就是說你看不到未發光的像素。隻有在出現鋸齒現象時,你能看到明顯的像素。仔細觀察它的屏幕時,也許能發現微弱的色差(像素之間亮度和色彩的不一緻),但在實際應用中很難發現。
關于配件
Aero并不配備内置音頻和麥克風系統,需要你自行配置,這一點對于用戶不夠友好。
此外,也不配備手柄,你需要額外購買SteamVR基站和手柄,如果購買Index五指追蹤手柄和基站,則需要額外580美元。
遮光性好,無透視模式
Aero面罩的遮光性、密封性足夠好,也就是說,你可能沒辦法透過鼻子和頭顯之間的縫隙看到周圍環境。通常,玩家常常通過這種縫隙來尋找手柄或耳機,或是順便控制電腦界面。盡管看到外面可能比較麻煩,但是沉浸感得到提升。
與Varjo VR-1、VR-2相似,Aero也不具備高清的AR透視功能,通常該功能主要用于Varjo的XR系列頭顯,因為XR頭顯的定位是一款AR/VR虛實融合的産品。不過,考慮到Aero優秀的遮光性,如果未來能夠支持一定程度的透視,也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性,這對于C端頭顯來講是關鍵的用戶體驗。
關于人體工學
Aero延續了XR-3和VR-3配備的光環式頭帶設計,體驗感舒适。其頭帶共有三種核心調節機制(後腦勺、頭頂、左右兩邊均有轉盤),為使用者帶來許多靈活性。通過調整頭帶上的轉盤,你可以改變光環的松緊,頭顯的上下位置,以及顯示器外殼與後腦勺綁帶之間的距離。
體驗者表示:關于Aero的綁帶,我希望它能配備Index、Reverb G2的那種彈簧式綁帶,這樣穿脫更方便,不用再放下手柄,用雙手松開綁帶那麼麻煩。而且與Quest等可以從前往後戴的VR頭顯相比,Aero對于戴眼鏡的人不太友好,留給眼鏡的空間不多。
軟件體驗
除了SteamVR外,在Aero上也可以運行Varjo的系統軟件Varjo Base,這款軟件包含了虛拟桌面等額外的工具,還可以在電腦端查看Aero的眼球追蹤畫面。此外,其他人還可以在桌面軟件中控制虛拟指針,以便向Aero使用者展示VR中的内容,适用于VR演示或導覽。
在Aero中運行SteamVR也不需要額外的設置,可以在桌面端直接啟動,足夠方便。
産品定位
體驗者表示:Aero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VR頭顯,對于普通C端消費者來說太貴了。對于一些企業用戶,其使用VR的場景可能對眼球追蹤、清晰度有特殊要求,這時候Aero足夠合适。除此之外,該産品也會受到VR模拟遊戲狂熱粉絲們歡迎。
另一方面,如果普通用戶想入手一台高分辨率PC VR,選擇Reverb G2這樣的4K頭顯性價比更高,畫質也足夠清晰。參考:RoadtoVR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