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蕉芋粉
短短幾天的國慶放假,都被安排得滿滿的。今日回老家,一堂叔家喜宴,竟然見到了久違的炒蕉芋粉。
還是那種竭色的模樣,晶瑩剔透。房族中的烹饪高手,充當了土廚師。
豬肥膘肉熬的豬油,先用蔥姜爆香,加入稍微切碎了的豬油渣和蝦皮,炸成微黃,香氣撲鼻,鏟出備用。
另起鍋,放入豬油,倒入已經預先煮至半熟,漂幹淨水的蕉芋粉,翻炒,加入少量水焖鍋,然後,把已經炸好的豬油渣和蝦皮倒入翻炒均勻,加食鹽、味精調味,出鍋,客家傳統喜宴的頭道熱菜,也是主食的炒蕉芋粉隆重登場出桌了!
我們迫不及待地品嘗,鹹、香、鮮、糯軟可口,還是兒時讓人口水直流的味道。久違了的味道。
在老家,兒時的蕉芋,是作為水稻以外重要主食的補充,叫作“雜糧”。由于,對土質要求不高,常種植在房前屋後和荒坡地上。
下雨天,雨滴滴在蕉芋葉上,嘀嗒、嘀嗒,使人想起廣東音樂《雨打芭蕉淅瀝瀝》,再擡頭一望:“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一片農村安詳、恬靜的景色!
蕉芋,其實是美人蕉科,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高達3米。地下有塊狀根莖,非常粗壯直立的莖,莖呈紫色,蕉芋的葉子是互生的,葉柄比較短,葉鞘邊緣紫色,葉片長圓形,長表面綠色,邊緣或背面紫色;有羽狀的平行脈,中脈明顯。總狀花序疏散,單一或分叉;花單生或2朵簇生,小苞片卵形,淡紫色;開花時色彩鮮豔,還會結瘤狀的果子。花期9-10月。紅色的花莖有汁,很甜,小時,常摘來吸食,不知你是否品嘗過?
蕉芋塊莖含有豐富的澱粉。兒時,母親早晨常煮了給我們當主食,很香糯。但那個時候,肚子裡沒有什麼油水,吃多了,常嘔酸水。
當然,更多還是把那塊莖磨成粉。
蕉芋磨粉頗費工夫。首先清根,蕉芋根系發達,要一條根一條根細心清理;然後清洗,用淨水把蕉芋一根一根洗淨洗白,剝去包皮裝進籃子;然後把蕉芋濾(刷)成液汁,用陶瓷廠生産的專用“牙缽”,客家話也叫“擂砵”,進行手工濾(刷),客家話叫做“擂蕉芋”,這是一個技術活,不小心,手都會被擦破。濾(刷)蕉芋很耗時,基本上是早上、中午、晚上的零星活,挑燈夜幹是常有的事。
再把液汁灌進豆腐袋裡,裝進盛滿清水的缸或桶,用手來回攪拌,粉便随水溢出,并沉底結塊;最後是曬幹,撈起涼粉塊放在竹盆或木盆裡,擺在庭外曬幹,然後裝袋入罐儲藏。
今天,再吃炒蕉芋粉。想想兒時蕉芋吃到嘔酸水,一見就怕,再到現在,一見就想吃,直流口水,為生活的變化而感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