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關于太陽系的圖片,在木星與火星之間存在一條小行星帶,圖片中看起來小行星非常密集,其實圖片中的比例是不對的。
曆史上小行星帶的發現非常有意思,1766年德國一位中學教師偶然發現一個數列,可以很好地描述太陽系内已被發現的行星軌道半徑,後來被稱作“提丢斯-波得定則”:
但是在n=5的時候,在當時沒有對應的行星,于是天文學家們專注于尋找這顆行星;終于在1801年,天文學家發現了谷神星,而谷神星的軌道,對應提丢斯-波得定則數值正好是2.8。
谷神星直徑大約950公裡(月球直徑3476公裡),屬于矮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後來天文學家在這個區域内發現了更多的小行星,于是這個地方被稱作小行星帶,估計有多達50萬顆。
天文學家猜測,在幾十億年前,小行星帶内應該有一顆和地球相當的行星,後來因為某種原因而解體,解體後的碎片形成了如今的小行星帶。
由于受到木星和火星的引力懾動影響,絕大部分碎片被抛了出去,目前小行星帶内所有天體的質量,加起來還不足地球質量的千分之一,甚至還不到月球質量的二十分之一。
在小行星帶内,天體的分布密度也是非常低的,相當于在地月距離之間,隻有2~3個天體存在;所以當宇宙飛船穿過小行星帶時,根本不用擔心被小行星撞擊,因為發生撞擊的概率,比你買一注就中五百萬的概率還低。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