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懶散 酗酒也是“自殺”

懶散 酗酒也是“自殺”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1 11:11:43

  如果說海明威把獵槍伸進嘴裡,扣動了扳機是要與疾病作最後的搏鬥,并以此來維護自己那種“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擊敗”的男子漢的“尊嚴”;三毛采取自缢的方式是為了遠離紅塵的喧嚣,選擇去另外一個世界繼續流浪;阮玲玉用30片安眠藥結束自己的生命是為了表示清白,向殘酷的世界作最後的抗争……謝津、陳寶蓮、張國榮等等明星義無反顧的縱身一躍是因為種種壓力和無奈……

  有一天你也許會自殺……

  專家提醒,平日生活中常見的不良行為,諸如懶散、酗酒等,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無意識的隐性自殺行為。這類自我攻擊也是人的心理隐患,應得到重視。

  自殺者的心理危機是一個鍊條式的反應過程,一天的咨詢并不能完成自殺幹預任務,也不能解決有不良生活習性如酗酒等隐性自殺行為者的心理障礙。因此,自殺幹預還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專家表示,自殺是一個連續譜,從不自殺到有自殺企圖、到進行自殺準備、最後自殺成功有許多環節,真正有自殺打算的人,今天未必會來尋求心理咨詢,但這個連續譜上任何一個環節,都應該成為自殺幹預的對象,如此,才能防微杜漸。

  不同地區人群的自殺特點與該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有密切關系。在西方,80%至90%的自殺是精神類疾病引起的,而在我國,隻有不到60%的自殺者系精神病患者,大量的自殺者是由于社會環境、家庭狀況、個人心理素質所造成的,尤其是“社會示範型自殺”行為,近年來逐漸表現出上升趨勢。

  身價上千萬的某成功人士,雖然在商界頗有建樹,然而,他認為這種成功并不是他最終要追求的生活,每天郁郁寡歡,有一天,他突然選擇終結生命,其死亡引起一片嘩然。孫時進表示,這種“示範型自殺”例子并不罕見,自殺者通常是有靈性、聰明敏感型,一般人認為正常的現實生活,他們卻能覺察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内心沖突更激烈,但由于責任心、道德感較重,無法随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最後采取極端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