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經院系的我,從研一開始,就将券商這樣的高端金融崗,當成我夢寐以求的職業生涯的起點,畢業前的4份實習中,3所都是在券商公司。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實習結束之後,我想放棄證券行業轉做财務了。
這中間也是經曆了一番掙紮和決策,不過也不遺憾,畢竟曾經感受過,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的和想要的。
憑着這些經曆,我在秋招中,拿到:華為财經、京東金融産品經理、保利财務、金地财務、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14個金融或金融相關Offer。
這大概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吧。
秋招結束了,應思成的邀請,做了一個訪談,把一些成長的經驗分享給跟我一樣,财經學校畢業,或者想去券商、金融等行業的學弟學妹們,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借鑒和參考。
01
“一次性通過CPA的我,
卻沒有一次性通過面試……”
時間軸拉回到研一那年,2019年10月底差不多。
當時剛讀研,對于像我們會計學院的人來說,大家都會去考CPA(注冊會計師),我也不例外,報了名,準備一次考六科。
因為寒假快到了,我還想趁着假期,豐富一下自己的經曆,畢竟這是我每個假期的習慣,之前都是考CM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準備考研什麼的。
所以,我同時投遞了四大的實習,投遞完,很快我就收到了面試通知。
結果有些出乎意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一次性通過了CPA六科考試,但是我竟然沒有拿到安永的實習Offer。
意料之外的是,我既然具備了CPA六科全過的能力,專業知識是過硬的,按道理四大面試應該也是有機會的,然鵝,并沒有;
情理之中的是,那個時候的我,求職方面确實有些小白,大學期間沒有任何實習經曆,簡曆完全空白,面試零經驗,連自我介紹都沒有準備。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求職不是有CPA證書、有專業知識就夠了,還需要做很多專門的準備。
這也是後來很多學弟學妹,跟我表達困惑的地方:求職就業,CPA證書到底有沒有用?
從我的個人經驗來講,對于一些學校本身不占優勢的同學來說,像我們學校在财經高校的排名裡,是在前三名開外的,也不是清北複交這個檔次,我們是要想辦法從其他的一些方面去彌補。
那這種情況下,CPA就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但是CPA不是唯一的指标,還有很多其他需要學習的東西。
但如果,學校本身比較好的,比如是上财、央财這種,或者本身就是國内重點985、以及國外QS排名前十的學校,其實注會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了。
但是,我也不是上來就确定要求職的,我其實也糾結過:讀博or求職?
因為我是像很多女生一樣,也覺得如果能讀博,能做一個大學老師,也是非常安穩的一個選擇。
所以,研一開學之後,我就開始了這方面的了解,去跟一些博士的師姐、導師去聊讀博的事情,結果,大家都在跟我說:
讀博的話,一定要能坐得住冷闆凳。因為一篇論文的發表,或者說跑數據做實驗做實證,一定要坐得住才行。
我想,我考試、學習這麼多年了,怎麼可能坐不住?
等我真的自己過了一段研究生生活,我才發現,所謂研究生的“坐得住”,跟我理解的是不一樣的:
像本科的時候,上課有老師帶着你告訴你這個方法,或者是去告訴你要學什麼,是一種輸入的狀态,不斷地去輸入,然後理解就好了;
研究生更靠自己,是要你自己輸入,然後再輸出,比較學術,而且是比較單調的一種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能坐得住,這個對人的考驗,就更大了,而且研究生對于學術的要求,和本科的理解也不一樣。
有的人真的不适合搞學術,就會覺得工作或者是學習或者是玩或者幹嘛,都比搞學術快樂。
而我,也是這樣一種不合适的人,所以我決定放棄考博,準備研究生畢業就求職就業。
02
“第一份實習:
好無聊!我是來劃水的?”
确定了求職、又經曆了安永實習的打擊,我開始關注一些求職就業相關的事情,我發現,我比我想象得更加小白:
除了簡曆空白、自我介紹、面試不會,連一些基本的,求職的公衆号,一些找工作的找日常實習的渠道,我全都不了解,真的蠻難的。
正好趕上思成的孔翔老師,還有一些學長學姐來學校做活動,應該是一個四大職場模拟,現場感受了一下筆試、群面、單面等環節。
通過這個活動,我第一次具體形象地感知到,想要拿一個心儀的Offer,自己跟企業招聘标準之間的差距。
也是通過這個活動,我感受到了思成在這方面的專業性,正好也是想有人輔導,就像考研報班一樣,所以活動結束之後沒多久,我就加入思成,希望能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準備。
加入思成之後沒多久,我的一對一求職導師,跟我說,有一位思成的校友目前在證券公司工作,做的是承做崗,需要一個日常實習生,問我感不感興趣。
這對簡曆空白的我來說,機會太難得了!去!就這樣我拿到了我的第一份證券公司實習。
但是,萬萬沒想到,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每天做的是一些比較基礎的工作,比如,整理一些繁雜的底稿文件,去各個網站截圖查法律資信狀況,通過OCR把PDF轉成word,把報表錄成excel格式……
我跟我在思成的一對一求職導師求助:“可能也是因為我比較小白,做的工作比較基礎,但是這樣會不會學習進度比較慢呀。”然後,我挨批了……
我導師說:“實習有沒有含金量,就看你怎麼去看待這個工作,你要不要主動地去從這個工作當中,get點什麼,還是說你把它當成一個很無聊的東西去做。你要發揮主動性,給自己争取含金量。”
在求職導師的指點下,我調整了心态和角度,将這些單調枯燥的工作,看成是一個個了解金融行業的機會:
比如,接觸到很多募集說明書,或者一些發行的文件,發行的材料,在校對的過程中,我就可以了解它整個的發行流程。
不懂的話,我就去問我的上級,因為也是思成的校友,教起來也格外盡心盡力,像半個老師,讓我學會了很多關于這個領域的事情。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份證券公司實習雖然不夠高級,甚至現在已經被我替換成了更加有含金量的經曆,但是它是我這個行業的敲門磚——
研一下的暑假,我通過這份經曆拿到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Offer;
又因為立信的實習業務,結識了招商證券這邊IPO團隊項目組的老師,她們正好需要一個懂IPO的實習生。
因為我注會過了,再加上平時一起喝咖啡聊天熟了,我就自我推薦了一下,看看可不可以來招商實習,結果,成了!
可能是因為内推,招聘流程比較簡單,隻走了一輪,HR和現場負責人的面試,研二一開學,九月份我就去了招商證券實習,這一幹就幹了六個月。
在招商證券的六個月,我完整地跟了一個IPO項目,包括上市發行的材料,參加内審會、初審會等等。
不過也蠻辛苦的,比如找領導簽字這種“看似簡單”的事:
當時我們項目在杭州,要找公司的董事長、還有一系列其他部分相關同事簽字。
我的帶教老師讓我直接拿着文件,先飛到深圳,又飛到了廣州,簽字的地方包括不限于辦公室,還有高爾夫球場,高鐵站……(是的,你沒看錯)
但是,也正是這個實習,讓我對IPO這個券商核心崗位,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也在未來的每一次券商實習、以及秋招面試過程中,成為了必問的項目。
03
“在國金證券實習6個月,
我決定:放棄去金融……”
時間過得很快,等我招商證券實習結束的時候,已經是研二下學期開學了,距離我的秋招,沒剩多長時間了。
我想着,我可能要為自己畢業去哪做點準備了,比如,找個能轉正的實習,或者參加三個月後的秋招。
正好這個時候,有很多面向大三研二的可轉正實習項目,正在招聘。
投了很多,在拿到的一衆Offer中,最終我選擇了國金證券——沒有秋招,春季統一招聘實習生,實習6個月以上,可以參加實習答辯考核,決定是否留用。
進入國金證券的前三個月,我在産品設計中心做承做崗的,因為我原本的經曆會跟這個比較相關;
做了一段時間之後,領導覺得我溝通比較擅長,形象外貌也不錯,再加上業務需要,就把我調到了承攬崗,偏前台一點,經常性地跟領導一起出差,去拜訪一些銀行、客戶……承攬項目。
這兩類崗位巨大的反差體驗,讓我對券商的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直觀的感受,也讓我開始思考:承做崗、承攬崗,這兩種券商核心崗位,哪種更适合我?
承做崗的話,比較細緻,隻要你專業知識過硬,通過一些付出和努力,可能多多加班熬夜寫材料,扛得住比較快的節奏和壓力,你就能拿到一些相應的回報。
但是,承做崗的工作會比較單調,3~5年之後,随着年齡的增長、精力的下滑,可能會面臨二次轉型的這樣的一個問題。
而承攬崗,是更social一點的一個工作,非常考驗人際關系,需要找到一些銀行或者是企業的關鍵人,去跟他們吃飯,搞好關系。
如果是擅長這個方面的人,有一些客戶資源的話,一個項目的收益肯定是最大的,會比其他同事多,但是它也有壓力,壓力來自于不确定性。
如果做的不好,你可能一年到頭都沒有項目,如果做得好,可能一個月就能搞一兩個項目,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突然發現:我好像,承做崗有不适合地方,承攬崗也不喜歡……
難道,我心心念念的金融行業,真的不适合我嗎?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比較糟心的事:
因為前邊有說,國金證券沒有秋招,留用要靠最後的答辯考核,然鵝,我已經實習了半年多的時間,前前後後參加了6次答辯考核,都沒有一個明确的答複,我們到底有沒有headcount……
已經九月份了,這個時候,我身邊很多沒有參加實習的同學,都已經參加秋招,早一點的,七月份投遞那波,都拿到Offer了。很多好的機會,也都截止了。
我有點慌了,這想,我不能再耗下去了。
04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秋招,我來了!”
跟我在思成的導師溝通了下,我決定開始同步看看别的機會,先一邊實習,一邊秋招。
在投遞的時候,按照導師的建議,我決定放棄對金融的執着,除了金融、證券、銀行,也考慮了跟金融相關的,比如金融的産品經理,地産的财務等等。
主要也是因為我一直追尋金融這條路,我的秋招開啟得比别人晚,這樣投遞确實勝算更大。
秋招來的煎熬,太忙了,又要準備簡曆、筆試、面試,還要奔赴各個考場,這是我10月的日程表,不寫上我感覺自己都得給忘了:
cr:我秋招期間的日程表
但是,都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真的沒有一段經曆是白給的:
之前在證券公司做實習,從承做到承攬,包括跟整個公司各個團隊跟溝通得多,比如質控團隊,銷售團隊,以及跟各色各樣的企業客戶、各個中介機構、銀行的溝通交流非常多,這為我準備其他行業的秋招,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拿我面試的京東金融産品經理,這個崗來說吧:
因為金融産品,本身跟券商的ABS就比較像,再加上這個崗位也有一些ABS業務,這跟我之前的實習經曆非常契合。
這就讓我比别人更理解這個領域,有些别人沒有行業積澱,以及能夠更好的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比如對于金融産品經理這個崗位的理解。
再加上思成應聘技巧的助攻:
比如我決定開始秋招後,針對各個方向,導師幫我做了各個版本的簡曆升級,把最匹配的經曆點呈現出來;
比如面試方面,有很多科學的備戰方法,像導師帶着我做經曆提煉,提前做面試模拟;
我還參加了思成組織的一些模拟群面練習,英語口語培訓,還有案例分析、群面加分技巧的方法學習等等。
再結合要面試的企業,做針對性的題目預測和面試沙龍,讓我即使沒參加過秋招,也能保持一個較高的Offer錄取率。
像我面保利地産的時候,一共8個面試者,我排第五,本來挺好的順序,我還可以想想怎麼回答,結果等到我的時候,面試官搞奇襲!
不僅突然換了問題,我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還是一個我不太擅長的問題……
總不能直接說不會吧!
幸虧在思成參加過模拟面試,導師說過,千萬不能把内心的慌張表現出來,要盡可能鎮定,這樣你才能快速冷靜地整理思路,想出應對方法。
穩住,穩住,我跟自己說一定要穩住!
我可以:從地産行業現在最關心的角度出發,從現金流、利潤、資産負債情況這幾個關鍵點講,最後再将問題拉回到保利自身回答,對,就這麼答!
最後,我成為了當時8個人中,唯一通過面試的那個。
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一路有驚無險,憑着前幾年紮實的實習經曆,以及思成的保架護航,我在秋招的最後兩個月,拿到了:
京東金融産品經理、華為财經、保利财務、金地财務等Offer。
像中信證券、東吳證券、國信證券這幾個,雖然也通過了最後的面試,但是因為需要去實習一段時間,才能确定是否發Offer。所以,可能嚴格一點講,還不算正式Offer吧,但是這個結果,我對自己還是很滿意啦!
05
“要問我這一路走來,
秋招拿到Offer關鍵是什麼?”
回看我這一路走來,如果要說拿到Offer最關鍵的事是什麼?
第一個,大概是很好地抓住了各個時間節奏了吧:
研一決定求職後,就加入了思成;
研一下的3月-5月,先跟着校友師兄做了一個日常實習;
實習快結束的時候,我參加了華為财經挑戰賽,豐富了一下簡曆;
緊接着,研一那個暑假,6月到8月,我去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實習;
研二上開學,9月份的時候,又無縫銜接了招商證券的實習;
招商證券的實習做了大概6個月,研二下開學,我拿到了國金證券的實習;
研二下到研三暑假結束,10月開始前,我又做了半年的實習;
基本上,每一個時間點都卡上了,一點時間也都沒有浪費,這個要感謝思成的導師,幫我卡住每個重要的時間點,也感謝自己,這麼努力,哈哈。
第二個關鍵,是準備的時間比較早吧。
這樣時間充裕,可以讓自己從容地安排好做實習、打商賽的時間,而且儲備得多了,也有了足夠的時間和底氣來試錯。
像我最後秋招的時候,好像有一種收獲一樣,之前那麼多努力,最終現在是豐收的時候采摘果實。
以及現在,拿了14個Offer,就要選下了,到底去哪,也挺享受這樣一種有選擇的過程,畢竟選擇第一份工作還是蠻重要的,像在不同的果實之間、成果之間去選擇。
(有點凡爾賽)
希望我的一些經曆,能給其他的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啟發和借鑒吧,每個人的成長路徑都不一樣,但是都是從小白一點點開始的。
喬布斯先生有句話,送給大家共勉:
“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不可能将這些片斷串連起來;你隻能在回顧的時候将點點滴滴串連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斷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連起來。
你必須要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勇氣、目的、生命、因緣。這個過程從來沒有令我失望,隻是讓我的生命更加地與衆不同而已。”
當然,你也可以跟我一樣,選擇相信思成。
加油啦,大家!
*以上由思成2022屆學員故事改寫,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關注思成實習校招,更多秋招求職幹貨、求職故事分享給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