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乳膠避孕套的作用是阻隔,隻要正确使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病毒的傳播。在現有醫療條件下,在沒有更好的防範措施情況下,為了減少性傳播疾病,增加相對安全性,大量推廣使用避孕套被各國政府廣泛采納。但是,避孕套對病毒的阻隔效果究竟有多大?是否能做到百分之百阻隔所有病毒?
安全套在避孕、防止性疾病傳播等方面為人類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它在阻止男性精液進入女性生殖道的同時,也可能“套”走女性的健康。
讓我們來看看部分國際着名的醫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告避孕套預防艾滋病的失敗率為16.7%,《英國社會科學醫學雜志》報告避孕套預防艾滋病的失敗率高達31%。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共同組成的科學特别小組,研究了避孕套對乙肝、艾滋病、淋病、衣原體、梅毒、軟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腫、生殖器疱疹和尖銳濕疣等9種性傳播疾病的保護效果,發現目前廣泛使用的避孕套不能安全有效的防止任何一種性病傳播!2001年7月20日,該特别小組與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HHS)聯合發表報告,稱: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避孕套能夠有效預防大多數性傳播疾病。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艾滋病、乙肝、人體乳頭瘤等病毒遠比精子小,避孕套能阻隔精子不一定能阻隔各種病毒。傳統避孕套每隻約有一億多個120納米以上孔徑,其乳膠膜體存在五千到七萬納米之間的天然裂隙,僅可對直徑類似人精子大小的顆粒(直徑約3000納米)有效阻隔,而對于直徑相當于或小于120納米的顆粒物并不能完全阻隔,也就是說,42納米的乙肝病毒、50~55納米的人體乳頭瘤病毒、120納米的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傳統天然膠乳避孕套;
第二、艾滋病毒可以通過多個途徑侵入生殖器官黏膜、皮膚,精子則隻有進入輸卵管這條唯一通道;
第三、懷孕受排卵時間的限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受任何時間限制。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即使正确使用避孕套,感染艾滋病、乙肝、人體乳頭瘤等病毒的機率比懷孕更高。
不僅如此,德國危險評估研究所披露了新的研究信息:乳膠避孕套在硫化過程中能生成一種緻癌物質—亞硝胺。動物實驗顯示,在皮膚和黏膜局部應用亞硝胺總量約1g時,會誘導局部或全身性腫瘤,尤其是肝髒腫瘤。從避孕套釋放的亞硝胺雖然遠沒達到這個計量,但如果使用次數頻繁,仍有誘導腫瘤的潛在風險。此外,一些對乳膠蛋白過敏的人群在使用乳膠避孕套後有可能出現過敏現象。而且傳統避孕套呈偏酸性,會破壞女性陰道酸堿平衡,易誘發各種婦科疾病
如此看來,緻密度不夠,無法有效阻隔艾滋病、乙肝等各種病毒;存在緻癌物質亞硝胺;乳膠蛋白引的過敏反應;以及天然乳膠避孕套的偏堿性,成了傳統乳膠避孕套無法克服的4大缺陷。傳統乳膠避孕套不等于安全!
[文化教育]相關推薦
系列笑話:我老婆就是有才
90後讓你瞠目結舌的性觀念
女孩手淫不慎将火腿腸留在裡面
極害健康的手淫方式
女大學生與色情光碟
性小說巨作金瓶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