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讀書姿勢?來源:中國教育報不少家長總是抱怨孩子的興趣被一衆電子遊戲産品、動畫等牢牢鎖住,要想他們安靜地沉下心來讀書似乎不太可能,為什麼别人家的孩子愛讀書,自己的孩子總是對讀書毫無興趣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培養讀書姿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不少家長總是抱怨孩子的興趣被一衆電子遊戲産品、動畫等牢牢鎖住,要想他們安靜地沉下心來讀書似乎不太可能,為什麼别人家的孩子愛讀書,自己的孩子總是對讀書毫無興趣呢?
到底是孩子對書沒有興趣還是沒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中教君為大家推薦有豐富兒童閱讀經驗的中國教育報編輯張貴勇對于兒童閱讀的一些經驗和方法。
他的孩子哲哲不到兩歲時,他就開始給孩子每天讀故事,已經讀了八年多。下文中,他從如何選書,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及閱讀的誤區三個方面分享他8年以來的培養閱讀經驗,對于正在迷茫的家長來說,這不失為一份值得參考的啟蒙方法。
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多年裡,我接觸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對他們的采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閱讀與不閱讀,區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一面是草長莺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閱讀是什麼?我們父母該怎麼看待閱讀?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我們家裡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容易走上閱讀之路。
如何給孩子選書?
第一,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于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卡爾維諾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關于好書有十四個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複去深思的。
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并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态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父母和孩子都不能任性。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第二,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小學低段以橋梁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曆史地理類的書籍。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恺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圖畫書類的獎項的書,内容和品質都非常好。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秘密》,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第三,給孩子選書,要和孩子性别相結合
對于男孩,推薦一些比較活潑、比較可愛的人物形象,比如《不一樣的卡梅拉》、《貓頭鷹王國》、《野獸國》、《海鷗喬納森》、《弗朗茲的故事》、《淘氣包埃米爾》。《弗朗茲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克裡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爾寫的,她也是安徒生獎的獲得者。《淘氣包埃米爾》就非常适合男孩兒來閱讀。
對于女孩,比較溫婉一些,可以讀《勞拉的星星》、《卡米的故事》、《蘋果上的外婆》、《草莓山》、《米麗成長系列》。
這些書的故事都是反映家長裡短的故事,讀起來也是讓人感覺特别親切,所以這樣的書,更貼近女孩子的心理。
第四,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培養孩子成為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台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家長小時候讀過的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和孩子一起讀也很有意思。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這本書故事有一種史詩性質,等孩子上到二三年級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讀。
第五,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内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
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着急,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适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吧。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我的孩子特别喜歡狗,有一天去同學家玩,看見同學家養了一隻狗,回來以後就想讓我給他也養一隻,當時我沒有同意。我跟他說:“對于狗,我們可能還不太理解,要不這樣行不行,我們一起來讀一些跟狗有關系的書,比如狗的小說,狗的一些知識類的書。”小家夥就同意了。
我們還買了很多跟狗有關系的小說,比如《馬利:一隻與衆不同的狗》、《導盲犬迪克》,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這些書他都看得愛不釋手。
因為看了很多關于狗的書,孩子每次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看見一隻狗就給我講:“爸爸,這是一隻金毛狗。”然後他就會說金毛狗有什麼特點啊,或者是它喜歡吃什麼呀,它聰不聰明啊,他給我講了很多這方面的東西。像一個小專家一樣。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秘。
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内心在想什麼。
我們一定要有那種教學相長的意識。這種教學相長,其實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時候并不是說我們教給孩子什麼,而是孩子教給我們怎樣做一個好的父母,怎樣去追尋好的教育。
讀經典的作品,孩子的鑒賞力、觀察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那些經典的作品讀得多了,孩子的自然鑒賞力、觀察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我給孩子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于悟字輩的。
沒想到孩子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讓孩子習慣去推薦書,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的一個方法
如果說家裡有什麼儀式的話,我真的希望讓閱讀成為一種儀式。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八年跟孩子一起讀書,每天跟他一起聊書,現在我們在一個房間裡面,各自看各自的書,或者偶爾交流相互推薦,這種儀式或風氣之所以能形成,就在于慢慢走上讀書之路之後的沉澱。
有一本書叫《愛讀書的孩子錯不了》,這個命題我是完全贊成的。
愛讀書的孩子,我們很難想象他會做出暴力的或匪夷所思的事情來。相反,他們往往能做出讓我們刮目相看的成就來,就像我的孩子在作文上、在繪畫上、在待人接物上,那種真善美的自然流露,都讓我很佩服。
讀書的幾個誤區
一、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打斷,不要過多地提問孩子
在《我的圖畫書論》裡,松居直開篇的時候就寫的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帶着父母提出的問題去讀書,他很難一下子進入書中的世界,這種看似很好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閱讀,反而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對于孩子的閱讀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
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大了會認字了自己讀書就好,其實父母跟孩子一起讀書的作用,不僅是培育親情,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這種交流和影響,往往比讀了書的内容更有價值。
二、要正确看待孩子讀漫畫書
還有一些父母反對孩子讀漫畫書,我覺得漫畫書就像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旅程一樣,孩子是一定要經過那個階段的。或早或晚,一定會有一個階段,對漫畫書的确着迷的。
我的觀點是,在孩子對漫畫書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不讓孩子看漫畫書,而是給孩子一些好的漫畫書,比如《丁丁曆險記》、《高盧英雄曆險記》、《雅卡利的神奇曆險》。這些書都是非常好的漫畫書,對于培養孩子讀圖能力、孩子看圖與圖之間的邏輯聯系的能力、塑造孩子的繪畫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三、對待孩子讀書,父母的功利心不能太強
有一些父母讀書可能是功利性太強,比如一定要讀出什麼東西來,一定要摘抄好詞好句,這些都不必要;相對于孩子有一個願意讀書的心情、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往往比這些摘抄好詞好句更有意義。
讀書以後,孩子也會活學活用,我們真的不必要求孩子讀完書之後一定要寫出什麼東西來,而且寫出多少多少字的東西來,這是非常不靠譜的。
如果我們給孩子打下很好的閱讀基礎,形成很好的閱讀品味的話,孩子會屏蔽掉那些壞的書。當孩子沉迷于這類書的時候,我們要跟孩子溝通一下,或找一些更好的書放在他的身邊,讓孩子去對比一下。
父母的這種無聲的引領,漸漸就能讓孩子走出閱讀的誤區,讓孩子主動去閱讀那些經典的作品,慢慢提升閱讀品位,成為一個終生讀者。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的閱讀上下力氣,這方面的力氣下得越多,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越有幫助。
孩子讀書讀得多、讀得深、讀得好,他的寫作能力也會很強。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讀者,他們生來就有閱讀的欲望,他們的内心和精神都是開放的,隻要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朗讀者,這種讀書的幸福也會追随他們一生。
本文轉載自公衆号“小多少年時”(ID:xiaoduoui):小多少年時,是面向未來的國際化優才成長平台。以前瞻、探究、明辨為原則,與國際頂尖的閱讀和教育資源接軌,緻力于同時培養青少年科學和人文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