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細節出發抓好課堂教學

從細節出發抓好課堂教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2:09:07

漢語中有個成語叫"通情達理",指一個人說話、做事很講道理。這個成語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一些奧妙:無論教育還是教學,要"達理",起到教育的效果,首先要"通情",要在情感上接受。

從細節出發抓好課堂教學(隻有通情才能)1

本文作者張輔良(資料圖片)

比如,今天整個社會對手機進校園争議很大。有人認為,手機是信息終端,學生是數字時代原住民,禁止手機進校園就是禁锢學生的思維,隔絕學生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對學生辨别是非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有人認為,手機信息繁雜,學生易沉溺其中,浪費大好讀書時間,尤其會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誤入歧途。實際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持否定态度,我國有明确規定,2018年8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确提出"嚴禁學生将個人手機、平闆電腦等電子産品帶入課堂"的要求。但是在具體執行中,難度很大,學生對手機的喜愛、家長模棱兩可的态度都給班級禁止手機進校園制造了困難。所以在學校和班級管理中,不能以為隻"禁止"就能解決問題。

禁止學生将手機帶進校園,需要教師從"通情"的角度進行教育,要從學生成長角度談。生理角度上,長時間看手機一定對學生眼睛的發育不利;長時間低頭,對學生的頸椎有影響。心理角度上,長時間沉溺手機信息或遊戲,學生的人際關系受到影響,沒有時間和師生接觸,對學生交往能力提升一定不利,尤其是一些遊戲,讓學生注意力轉移到學習文化知識之外,學業會受到影響。學生為了買遊戲裝備,花費了大量金錢,造成親子關系緊張。這就是禁止的原因,網上還有許多極端事例,教師也可以給學生進行講解,以引起學生的警醒。

有了認知上的改變,如何去做,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帶手機到學校,原因實際上很複雜。有的學生就是為了和父母聯系方便,有的學生雖然帶上了手機但也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有的學生就不能很好控制自己。如何對這些情況進行處置考驗着學校管理的智慧。有的學校以班級為單位把手機集中保管,放學後發給學生,寄宿制的學校周六發給學生。有的學校班級後面有手機袋,貼上每一個學生的名字,班主任一目了然。當然這些做法都是權宜之計,難度很大,阻力很大。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隻要把問題講清楚,絕大多數學生在情感上能夠接受這一條禁令,再輔之以充滿人文關懷的做法,學生會自覺執行,即使在沒有教師監督的情況下也會去執行,教育的效果就凸顯出來了。所以在德育中,要在"通情"上下功夫,而不是隻追求"達理"。

再比如課堂教學,在開始新課前,有經驗的教師一定不會直接進入課題,而是巧妙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接受話題,有所感悟,建構自己的情感态度,然後教師适時引進課題,這樣學生就易于接受。如果教師沒有前面的情感觸動而直接進入新課,對學生而言就有突如其來之感,就像爬山,一下子異峰突起,沒有坡度就無從起腳。學生可能還沉浸在課間的話題中沒有回過神,教學效果就得不到保證。這就是教師不"通情"的弊端。

課堂教學如此,德育亦如此。品德教育要遵循知、情、意、行的一般規律。"意"和"行"是建立在"知""情"的基礎上,隻有學生對教育内容在思想上有認知,在情感上有接納,才能達到态度上堅定,行為上落實。我們在班級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能隻告訴學生"是什麼",還要給學生講清楚"為什麼",這樣把道理講通,原因說清,學生才能在感情上接受,才能落實"怎麼做"。為什麼品德教育學生有時有抵觸情緒,就是因為教師隻告訴學生"是什麼"和"怎麼做",學生由于不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情,在認識上感到迷惑,就談不上情感上接受了。所有的人都是有個性的,有獨立意識的,不可能事事言聽計從,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隻告訴"是什麼"的德育就是說教,就是淩空蹈虛,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作者:張輔良(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教師,2012年被蘭州市授予"金城名班主任"并授權成立"張輔良名班主任工作室")

來源:《教師報》;編輯:關中小夥

從細節出發抓好課堂教學(隻有通情才能)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