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1125—1210)字務觀,号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代愛國詩人。他才華橫溢,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同樣貫穿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精神。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放翁詞》等數十個文集。
《示兒》作于甯宗嘉定三年(1210年),為八十五歲陸遊臨終前的絕筆,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吹響的最後的号角。全詩蘊涵極其深厚而強烈的情感,但卻訴之以極其樸素而平淡的語言,達到了渾然天成感人肺腑的藝術效果。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但此字是否用通假解釋尚有争議。
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
但:隻是。
悲:悲傷
九州:這裡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的父親,指陸遊自己。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悲痛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當南宋大軍收複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别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遊畢生從事抗金和收複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始終為北伐抗金呐喊,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熱忱。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着兒子,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題目《示兒》,相當于遺囑。詩人在作此詩的十一年以前,歎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一定能揮戈北上,收複失地,平定中原。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複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重大心願。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将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着牽挂了,從中可以體會出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情,但就全詩來說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怆心境。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怆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一個“悲”字深刻傳達出了詩人内心的悲哀、遺憾之情。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複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複失地。這一句使詩的情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最後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再轉,由自己的無奈轉到對後代子孫的希望,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别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充分體現了年邁體衰的陸遊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表達了彌留之際的陸遊深切的愛國、報國之情。
小結: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折射出陸遊光照千秋的愛國精神。全詩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信念。全詩雖有悲的成分,但主基調是激昂的。詩歌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使自然流露的真情得以完美诠釋,不愧為愛國詩的經典之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