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公寓住得壓抑嗎?loft的本意是“閣樓”,現在所說的“loft”,一般是指層高比較高的公寓面積小,但是層高足夠,裝修時可以把一層隔成兩層,做成小巧玲珑的小複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loft公寓住得壓抑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loft的本意是“閣樓”,現在所說的“loft”,一般是指層高比較高的公寓。面積小,但是層高足夠,裝修時可以把一層隔成兩層,做成小巧玲珑的小複式。
這樣的外觀,你喜歡嗎?反正我挺喜歡的。
于是我就租住了一間這樣的loft公寓,并且在裡面生活了半年。半年後我就不再喜歡了——看起來很美好,住起來太讓人崩潰。崩潰的感受,可以用5個字來形容。
悶雖然loft可以在後期隔成兩層,但一開始是按照平層設計的,包括窗戶。所以多數loft裡面的窗戶,都是一個巨高的窗扇。
做成隔層後,窗戶會被擋住一部分。留在二層的部分,會變得很小。
而且我們普通的窗戶,都是下面有窗台,上半截是窗戶。Loft二樓的窗戶卻是下半截是窗戶,上半截是牆。
這樣詭異的位置,加上狹小的窗口,導緻二樓通風狀況極差。進而使得二樓變得很悶——夏天又悶又熱,本以為冬天會好一點,但冬天還是會感覺到悶,又冷又悶。
這種“悶”很像桑拿房裡的那種感覺,是有一股氣壓在胸口的那種悶。反正我躺在loft二樓的卧室裡,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冷到了冬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冷!
一方面,是因為loft裡面的暖氣是按照平層設計的——而且是普通層高的平層。這就導緻暖氣數量很少,根本無法提升室内溫度。
而且loft裡面是沒法使用地暖的(自己做的隔層地面是無法鋪地暖的),暖氣片又藏在角落裡。這導緻整個loft就像體育場裡開了一個打火機,對溫度提升一點幫助都沒有。
另一方面,是因為loft有一扇巨大的窗戶。Loft本來面積就不大,一扇窗戶,幾乎占據了整面牆。
窗戶的保溫效果,遠遠比不了牆壁。每到冬天,窗口都會呼呼灌冷氣。别說暖氣了,就算是放個火爐子都擋不住窗戶外的冷。
貴原本住loft是為了省錢,但房費是省了,其它費用卻提高了。
比如水電費,一般是按照商業水電收取的,比住宅水電高一倍。當然現在也有不少loft使用的是民水民電,但我也咨詢過,這種收取方式隻是臨時的,後期随時有可能變動。
比如物業費,也是按照商業收取的。我旁邊就是一片住宅,住宅物業費3元/㎡,公寓物業費5元/㎡。收費高,管理還差。對于商業,物業的态度是“管理者”;對于住宅,物業的态度是“服務者”。
比如燃氣費,公寓因為面積太小了,所以一般是沒有獨立廚房的。而開放式廚房裡,是無法接通天然氣的——所以公寓幹脆沒有拉天然氣管道。
想要做飯,要麼用電磁爐,繳納高昂的電費。要麼用液化氣,費用比起天然氣來也要高不少。
吵公寓很像學校宿舍,一層樓密密麻麻的都是入戶門。我這一層,有四個電梯,六十多戶。
人多還不算,因為公寓本身就是商業用途,所以還有很多戶并沒有當作住宅。有些當成了民宿,有些當成了公司辦公室,還有做美容的,做美發的,做灰指甲的……
人多又雜,導緻噪音巨大!我自打住進這間loft裡,就沒有睡過一個懶覺。每天早晨七八點,樓道裡就會傳來各種聲音——這是人家開始上班了。
晚上也是一樣,各種各樣的噪音會充斥着你的耳朵。加班的、住宿的,還有剛從夜店裡回來的——一個人說話,整層樓的人都别想睡好覺!
矮我住的這間loft還算不錯,初始層高有5m。做了隔層,每一層還剩下2.3m左右。
但是對于住宅來說,2.3m還是太矮了。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住宅裡的門框,最高處差不多就是2.3m。
把天花闆降低到這個高度,會讓人感覺很壓抑!這種壓抑感,對心情的影響非常巨大。有些事明明沒多大,看着低矮、狹窄的房間,也會越想越過不去……
使用起來也非常不方便,比如燈,必須各個都裝吸頂燈。吊燈,别管多小,安裝後都會撞到頭。
最可笑的是空調挂機:挂完以後,最低點距離地面隻有1.6m左右。
這不單單是礙事這麼簡單,還導緻空調吹出來的風無法大範圍循環起來。這導緻空調的使用效果極差,原本20分鐘能降下來的溫度,現在需要1小時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