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少年和兒童來說,可以說每一個階段的生長發育标準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在嬰兒到青少年這段時期,我們的身體幾乎每天都會産生快速地變化,因此每一階段無論是身高,還是體重,甚至是胸圍都會有所不同。那麼到底兒童生長發育标準是什麼呢?到底有沒有特定的标準數值呢?
專家告訴我們說,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身體素質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身高,體重等數值是在每一個階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性的,但是生長發育的标準值的數據在某一程度上判斷還是比較準确的。那麼到底兒童生長發育标準是什麼呢?
兒童生長發育标準
生長發育是嬰幼兒及青少年期所特有的生理現象。但生長發育不是簡單的身體由小增大的過程,而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現象。牽涉到個體細胞的增加、分化,器官結構及功能的完善。兒童生長發育總的特點為:出生後頭2年身高、體重增長較快,2歲至青春期以前有較為穩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長,以後漸漸停止。體格發育有頭尾規律,即:嬰幼兒期頭部發育領先,随着年齡的增長,頭增長不多而四肢、軀幹增長速度加快。嬰兒期頭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頭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兒童生長發育指标有:體重、身高、頭圍、胸圍。
一、體重體重是反映兒童生長發育的最重要也是最靈敏的指标。因為體重反映兒童的營養狀況,尤其是近期的營養狀況。體重可以受多種因素如:營養、輔食添加、疾病等的影響。體重在出生頭3個月增長最快,一般為月增長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個月次之,一般月增長600~800克。6~12個月平均每個月增長300克。1歲後兒童生長速度明顯減慢,1~3歲兒童平均每個月體重增長150克。1歲後兒童的體重可用下列公式計算:體重(kg)=年齡(歲)?+7(或8)
二、身長身長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長期營養狀況,短期内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營養、疾病等)對身長影響不明顯。它主要受遺傳、種族和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身長的增加同體重一樣,也是在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平均年增長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長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長4~7.5厘米。幼兒期兒童的體型由嬰兒期的肥墩型向瘦長型轉變。這期間軀幹稍長些,下肢稍短些。幼兒期後,四肢的增長逐漸快于軀幹的增長。一歲以後平均身長的公式為:身長(cm)=年齡(歲)?+80(cm)。兒童的身長與體重都可以用國際衛生組織的标準來評價。
三、頭圍頭圍是反映兒童腦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标。頭圍在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出生時頭圍平均34cm;1歲時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長1~2cm。3歲時頭圍平均為48cm,已與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腦發育主要在生後頭3年。正常兒童後囟門3個月閉合,前囟門1歲~1歲半閉合。過遲閉合要考慮有無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兒童出生時囟門就較小,閉合也會早些。這與母親孕期營養狀況較好有關。因此要綜合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超量服用魚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維生素D,一般問題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兒童頭越大越聰明,聰明與否和頭圍大小并不成正比。兒童的頭圍在正常範圍内就可以了。頭圍過大則要考慮有無腦腫瘤、腦積水的可能。
四、胸圍兒童在出生時,胸圍小于頭圍,随着月齡的增長,胸圍逐漸趕上頭圍。一般在兒童1歲時,胸圍與頭圍相等。但現在由于普遍營養狀況較好,不少嬰兒在未滿1歲時胸圍就趕上了頭圍。影響胸圍增長的因素有:營養狀況不好,缺乏體育活動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雞胸、漏鬥胸等。兒童1歲後,胸圍增長明顯快于頭圍,胸圍逐漸超過頭圍。到青春期胸廓發育很快,向成人體型轉變。
關于兒童生長發育标準,各位家長已經有所了解了。其實想要判斷自己的孩子發育是否正常,就應該以身高,體重,還有頭圍和胸圍等作為标準,一般來說,體重和身高是能夠最明顯的發現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和正常的,另外頭圍和胸圍也是會随着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大的,總之大家不妨參照上面介紹的标準,給自己的孩子判定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