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牛皮加工皮革全過程

生牛皮加工皮革全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9:04:39

第一部分:牛皮制革過程的基本問題

第一章:原料皮

1

什麼叫生皮?什麼叫原料皮?

從動物體上剝下,未經任何化學或物理方法加工的皮,叫做生皮。例如,我們通常所見到的豬皮、黃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山羊皮、綿羊皮以及蛇皮等都是生皮。

适合用于制革及制裘加工的生皮,叫做原料皮,它包括家畜皮、野生動物皮以及部分爬蟲類和魚類的皮。

原料皮可分為制革原料皮和制裘原料皮兩大類。關于制革用原料皮在習慣上還采用了 “闆皮” 這一商業術語,例如,用于制革的水牛皮習慣上就有所謂廣撐闆、淨撐闆、毛撐闆以及縮闆等;而适合于制革的綿羊皮和山羊皮又分别稱為山羊闆皮和綿羊闆皮。

一般來說,在行業裡,原料皮和生皮幾乎是通用的。但嚴格地講,兩者是有區别的。因為并非所有的生皮都适合用于制革或制裘,例如,有的魚類的皮就不适合制革,它們隻能稱為生皮,而不能稱為原料皮。

生皮具有以下性質:

1.濕熱穩定性差。一般來說,生皮在65°C以上的熱水中會發生收縮。溫度越高,收縮的程度越大;

2.不耐微生物作用。由于生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故屬營養物質,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适合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使生皮黴爛、變質,從而降低或失去其使用價值;

3.抗化學藥劑作用的能力差。生皮在化學藥劑作用下,容易被破壞;

4.衛生性能差。生皮的透氣性和透水性都很不好,因而其衛生條件很差;

5.生皮剛從動物體上剝下時很柔軟。幹燥後,生皮變得闆硬。幹的生皮不耐曲折,易斷裂;

6.具有較強的吸濕性。經過幹燥後的生皮,在外界濕度增大時,由于生皮的膠原纖維中含有大量的親水基團,因而會吸收水分。

生牛皮加工皮革全過程(牛皮制革過程的問題)1

2

原料皮的品質要求有哪些?

關于制革原料皮的質量要求,主要根據皮闆品質優劣,這要從其闆質好壞,面積大小和皮形的完整程度等幾個方面來确定。

(1) 闆質

所謂闆質,是指皮闆的品質。闆質的好壞取決于皮闆的厚度、厚薄均勻程度、皮闆韻肥瘦、油性大小、闆面的粗細程度以及彈性強弱等。

一般規律是:皮闆越厚則成革的抗張強度及耐磨性能越好,反之則越差;皮闆厚薄的均勻程度與原皮的用途及其成革的出材率有密切關系,同時對成革的抗張強度也有較大的影響。

此外,皮闆厚薄均勻度差,則導緻成革部位差大,如不采取措施予以恰當的處理,往往會降低成革的使用價值。

一般來說,皮闆的厚薄越均勻 ( 即部位差越少) ,則品質就越好,反之,品質就越差。闆質的油性大小、粗細程度和彈性強弱,都能反映出皮的纖維組織是否緊密、堅實、乳頭層厚度等皮闆的内在質量,故也是衡量闆質好壞的重要依據。

在收購工作中,對皮闆品質的鑒别,通常用皮闆的肥瘦來判别闆質的優劣,分為闆質良好、闆質較弱、闆質瘦弱三個級别。

闆質良好:指皮闆有足夠的厚度,厚薄均勻,皮纖維編織緊密,彈性好富有油潤;

闆質較弱:皮闆的厚度,厚薄均勻程度,皮纖維編織的緊密程度均稍差闆質量好闆,但有彈性,油潤;

闆質瘦弱:皮闆薄,厚薄不均勻,部位差大無油性而枯燥,彈性差。

(2) 質量

一般來說,質量與厚度成正比,即皮闆越厚,則越重,反之亦然。

制革原料皮的面積越大,則出材率越高,制革價值越高。

同一張原料皮,一般臀背部最厚、也最重;而腹欣部則最薄最輕 (相同面積的條件下比較) 。

同一種原料皮的厚度和重量與其動物的獸齡、性别、宰殺季節有關,一般規律是:原料皮的厚度和重量随獸齡的增加而增加;秋冬兩季宰殺的動物皮厚而重,而春夏兩季宰殺的動物皮則薄而輕。

(3) 面積

皮闆的面積與動物的種類、獸齡、性别及原料皮的防腐方法等有關。

同一種類的動物皮,一般公皮比母皮的面積大;獸齡長的比獸齡短的面積大。鹽鮮皮面積變化不大,但胯制一個月後其面積要縮小5% 左右,繼續長時間的膛制則面積罕要縮小,縮小率可高達10% 。鹽幹皮面積縮小可達10% ~20% 。自然幹燥的皮面積最小。

在目前收購的工作中,一般根據原料皮的皮闆面積和質量收購,也有論張收購的。例如:黃牛皮一般按面積收購;水牛皮一般按質量收購;綿羊皮、山羊皮一般按張收購;豬皮按張收購的較多,也有按質量收購的。

(4) 皮形

制革原料皮的皮形完整與否是衡量其品質的一項重要條件。特别是出口的原料皮與藍濕革對皮形完整的要求更為嚴格。

(5) 傷殘

傷殘的多少、性質、面積大小及分布狀況,對成革品質影響很大。有時一張闆質很好、面積很大的原料皮,往往就因為帶有較嚴重的傷殘而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其使用價值。

3

黃牛皮的組織結構有什麼特點?

牛皮的種類、産地、年齡、性别、飼養狀況和方式、氣候、面積大小、厚度、質量級别、脂肪含量、汗腺及血管以及毛的稠密度等都直接決定着牛皮的組織構造,并由此影響牛皮的應用價值和所制皮革的性能。

随着飼養的改善以及富飼養化,牛皮中的脂肪含量也在逐漸增加。由于小牛犢皮有非常細小的毛孔和緊密的粒面,可用于制造非常細緻的粒面皮革。牛犢年齡越小,皮革粒面越細。但小牛皮加工較大牛皮難度大,主要是設法将肥紋打開,況且小牛皮生皮資源有限。小牛犢皮主要用于制作光亮、粒面細緻的高檔的鞋面革。

黃牛皮組織結構特征決定在制革加工中,進行機械處理、化學處理時,應盡可能的溫和、均勻,使皮張表層、中間層差異減小,減小乳頭層的損失。在轉鼓加工中,溫度、PH 的變化要緩和,機械作用應适當,在鞋制和複擺加工中,适當加強對松軟部位和乳頭層下部的猱制填充作用,填補空洞結構,加固纖維結構,對減少松面非常必要。

4

黃牛皮的品質與哪些因素有關?

對于制革來說,大多數行家認為,原料皮的品質是制革的第一要素。由此可見,如何确保原料皮的品質要求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對于國産黃牛皮而言,哪些因素對其品質有較大影響呢?

一般認為,以下因素對黃牛皮的品質有較大影響:

(1)種類 (或類型)

對于國産笕牛皮。從大的方面分,由要分為三大種類 (或類型), 80-:北方牛皮、華北牛皮和華南牛皮。

(2) 路分、産地

黃牛皮的品質特征與類型、路分密切相關。在同一種類型中,又可以分為不同路分。

(3)生産季節

同一路分、同一産地的黃牛皮,由于其生産季節不同,黃牛皮的品質也有很大差異:

秋季:秋皮,四季中品質最好的時期,但早秋皮比晚秋皮稍遜;

冬季:冬慶早冬皮比晚冬皮好,與晚秋皮相當;

春季:春皮,總體品質不如冬皮,但早春皮與晚冬皮相當;

夏季:夏皮,四季中品質最差的時期,尤以初夏皮為甚;

(4) 性别

種牛皮是未閹割的公牛的皮,它不能與公牛皮混為一談。

公牛所包含的範圍較廣:既包括了未閹割的公牛的皮(種牛皮),又包括了閹過的公牛的皮(閹牛)。

種牛皮相對于閹牛皮來說,其粒面較粗糙,纖維束變粗且編織松弛,皮張較大、較厚,但厚薄不勻,頸肩部比臀部還厚,頸紋粗深。

閹牛皮的品質與閹割時間有關;

未産犢的母牛的皮,其粒面細緻、厚薄均勻,纖維緊密與犢皮相當,品質好;

已産過犢、特别是産過多次犢的母牛的皮,其腹部纖維松弛,纖維組織疏松,彈性差,生長期缺陷亦有所增多;

奶牛皮的纖維編織松弛,張幅大,較薄,從國外引進的奶牛的皮尤其如此。

(5) 獸齡

獸齡對皮品質的影響一般表現為,獸齡越短,其粒面越細緻,纖維組織相對緊密,但若獸齡過短,則其纖維強度較差。反之,獸齡越長,則其粒面越粗糙,纖維組織相對疏松。

牛皮中以還沒換過胎毛,或者還沒吃過草的小牛原皮價值最高,因為厚度均勻而且極柔軟,所以被稱作是牛皮鞋面革之王,是頂級皮鞋廠商如意大利的Berluti 制鞋的首選原料,因此價格極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