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黃又瘦可能是脾虛
孩子又黃又瘦可能是脾虛
孩子小時候,很多是大肚子,即便不胖,小肚肚也是鼓鼓的,而且稍微一不舒服,小臉就發黃,嚴重的可以“面黃肌瘦”,為什麼會又黃又瘦?這和孩子的“脾虛”體質有關系,作為“後天之本”的脾,在嬰幼兒時期,是處于虛弱狀态的。
中醫的“脾”是主肌肉的,脾氣虛的時候,腹肌無力,不能像成年人一樣約束内髒,肚子因此鼓出來。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這個時候孩子吃飯比較正規,特别是吃五谷了,五谷是食物中可以養脾的,中醫經典《黃帝内經》中,把“五谷為養”放在所有食物的第一位,就是這個道理。孩子的脾氣因此逐漸強壯,腹肌也有了約束力量,小肚子就縮了回去。
幼小的孩子因為脾虛而緻的肌肉無力,也體現在胃腸道上,孩子的胃腸道消化、蠕動力量都遠不及成年人,如果你讓它承受你希望孩子吸收的過多營養,是一定要把它們累壞的,先是消化不良,食積,之後是感冒發燒不斷,并因此影響生長,這也是中國孩子生病的最常見規律。
中醫的“脾”對應的顔色是黃色,面色發黃,而且毫無光澤的黃,都是脾虛的症狀,也是感冒發燒的預兆。而這個黃臉色,多在吃多了,吃得太好了之後發生,因為吃進去的食物超過孩子胃腸能消化的限度,營養就變成了累贅,用中醫的話講就是“食積”甚至“痰濕”了,後者停在體内,就可以誘發呼吸道疾病。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個“饑”不是簡單的饑餓,而是選擇适合孩子體質的飲食,避免營養過剩帶給孩子胃腸的額外負擔,避免喂養過程中的欲速不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