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們又興奮又擔心,因為小天使的到來而興奮,同時也為這是個不會說話的天使而擔心。能和寶寶交流嗎?用什麼方式呢?或許寶寶還太小根本就不需要交流呢。甚至有人認為,新生兒除了睡覺就是吃奶,隻要身體健康就行了,親子交流還是等寶寶以後長大點兒再說。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你并不了解,小寶寶也需要情感交流。
交流方式之一:注視
很多人以為新生兒是看不見東西的,其實并非如此。在出生頭幾天裡,寶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閉着眼睛,但不表示他沒有視力,隻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從未使用過眼睛。在其後的數月間,他将慢慢學會并熟悉這個器官的使用。
盡管視力很差,新生兒卻對光線很敏感,對燈光的變化也有反應,所以你常常會看到寶寶對着頭頂的燈“出神”。
在新生兒期,寶寶目視距離隻有40 厘米,最佳距離是20 ~ 30厘米。當媽媽哺乳時,寶寶有時會一邊吃奶一邊直視媽媽的眼睛,這是嬰兒情感發育過程中的視覺需要, 你可以利用這個特性和寶寶進行“交流”。
該怎麼做
當寶寶醒着的時候,媽媽可以靠近他,寶寶會馬上留意到媽媽的面孔,并會非常專注地打量。
試着一邊溫柔地和寶寶說話,一邊慢慢移動,讓寶寶的目光追随你的面孔,這樣做能有意識地鍛煉寶寶的視神經,促進大腦發育。
育兒經驗分享
我盯着他的眼睛,他也盯着我的,眨也不眨地看着我,好像我的臉就是一個有趣的東西!每天我們都做這個好玩的遊戲,寶寶很喜歡!
交流方式之二:對話
因為寶寶聽不懂而不與他講話,這種做法很不明智。要知道,寶寶雖然不會講話,但他的聽覺能力是正常的,通過講話能讓寶寶感知媽媽的聲音。這個聲音他已經聽了10個月,非常熟悉;有些寶寶甚至在吃奶、哭鬧或煩躁時,隻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變得安靜下來。
該怎麼做
抓住平日裡每個生活細節和寶寶對話,比如換尿布時對他說“寶寶尿濕了,媽媽給你換一塊”;給寶寶洗澡時說“媽媽給寶寶洗幹淨”,還可以問他“你喜歡洗澡嗎”。多和寶寶講話,不是一件奇怪的、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是非常有意義的事!語言的交流開始得越早,寶寶的大腦發育就越迅速。
交流方式之三:撫觸
溫柔的安撫和擁抱是一種愛的交流,寶寶很喜歡媽媽常常撫摩自己。這種通過皮膚傳遞的愛意使寶寶避免了焦慮、害怕等負面情緒,在大腦中産生安全、甜蜜的信号,既滿足了心理需求,又促進智力的發育。
現在提倡的新生兒撫觸活動,就是基于以上原理。
該怎麼做
哺乳的同時撫摸寶寶;寶寶醒來時握住他的小手和小腳同他玩耍;抱寶寶時多摸摸他的後背和腦袋;平時多做撫觸運動。
交流方式之四:表情
新生寶寶能注意到不同的表情,如果你對他做出誇張的表情,他就會目不轉睛地看着你。而且有的寶寶天生就具有模仿能力,當對他做出吐舌頭的動作時,他也會學着吐自己的舌頭。聽上去很不可思議,對不對?在所有的表情中,寶寶最喜歡看到的還是媽媽的微笑,這說明他能夠記住這個表情代表的是安全和甜蜜的信号。
該怎麼做
多和寶寶做表情遊戲,眨眼、皺眉,不論哪種表情,寶寶都會專注一段時間盯着你的臉。
育兒經驗分享
有次我對寶寶笑的時候,他竟然也咧嘴朝我笑,這是寶寶第一次微笑,雖然我知道完全是無意識的笑,可我還是激動了半天!
交流方式之五:聞
哺乳動物依靠靈敏的嗅覺來辨認母子關系,人類保留了這種生物特征。新生寶寶很快就能聞出媽媽的氣味并牢牢記住,這種氣味就像貼在媽媽身上的标簽,能引導寶寶找到甜蜜的乳汁,完全是一種本能。
該怎麼做
媽媽不要使用味道濃烈的化妝品,以免寶寶聞不到熟悉的氣味而哭鬧。
人工喂養的寶寶有時不接受奶瓶,可以用一件媽媽的衣服将他包裹起來再喂。哺乳前和睡覺時最好不要更換衣服,否則寶寶會拒絕吃奶、不願睡覺。利用味道你能夠巧妙地安撫正在哭鬧的寶寶。
交流方式之六:哭
寶寶用哭來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并期望獲得回應。學會分辨不同的哭聲,就能聽懂寶寶這種特殊的“語言”。在本書“哭是新生兒唯一的語言”一節中,對“哭”這種交流方式有更為詳細的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