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了“遍地開花”的極速擴張後,快遞驿站變得越來越像一座圍城,既擁擠又熱鬧。
圍城之外,為了緩解末端配送壓力,各大快遞公司都開始着手自建末端門店體系,比如中通兔喜、韻達快遞超市、申通喵站、圓通媽媽驿站等。
除此之外,第三方驿站品牌也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最具代表性的玩家非菜鳥驿站莫屬,其他諸如快寶驿站、熊貓快收、小兵驿站等第三方服務/代收平台也很活躍。最近,多多買菜大手筆入局“多多驿站”的消息,也在行業裡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圍牆之内,剛需與痛點并存的快遞驿站,已從藍海過渡到紅海,生意并不好做。激烈競争之下,不少多驿站老闆壓力與日俱增,頗有微詞:“收入和付出嚴重不成正比”、“有苦說不出,吃力不讨好”、“過度依賴入庫量,冰火兩重天” ……高度同質化的快遞驿站準入門檻較低,尤其是目前各大驿站品牌間幾乎不存在真正的壁壘,遠不到成熟地步,它現階段仍是一門脆弱、小規模的生意。
牆内牆外,進退之間,有人詢問某某驿站品牌能不能幹,自己還有沒有機會;也有人在打聽如何脫坑轉讓,趁早退出及時止損。
一時間,關于“掘金快遞驿站”的溢美之詞和“忍痛轉讓及時止損”的質疑聲浪開始輪番博弈,此起彼伏。
鑒于此,老鬼頗多感慨,好好談談驿站轉讓這件事兒,希望各位老鐵看後,能夠好好對号入座。
01
轉讓的背後,有何苦衷?
在快遞江湖裡,幹驿站的人其實是非常弱勢的群體:
人人都盯着快遞驿站的生意,卻不知門庭若市的背後是表面風光,裡子裡卻苦若黃蓮。
一旦談及為何要轉讓驿站,他們表述的原因都很簡單明了,比如:家裡有變故急需用錢、需要照顧孩子沒精力、有其他業務無暇分身等等,反正絕對不是經營不善,隻要接手即可盈利,輕松月收入過萬,有意者來電詳談!
背後潛台詞,歸根結底其實隻有一句:如果說幹驿站不賺錢,你還能接手嗎?
言歸正傳,轉讓快遞驿站不是個案,可以說是行業的普遍現象。轉讓的原因多種多樣,共性無非以下幾點:
其一、賺錢不容易。雖然大家都知道幹快遞驿站的門檻低、投入少,但在日常經營中,人工和房租至少占了成本一半以上,可能你的房東說漲房租就漲,可能你的員工一言不合就要求漲工資。
尤其是在接到投訴的時候,更是頭疼。
一旦出現快遞投訴或丢件情況,會接到驿站平台和快遞公司的10幾個電話。為什麼快遞驿站最難堅持的就是第一年很多不專業的人賺不到錢,就是因為給快遞公司造成的罰款是遠比他遠超于他自己本身的那個派件費。
其二、辛苦又心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幹快遞驿站就是入庫和出庫,坐等客戶上門取件,但具體操作中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需要從早忙到晚,幾乎沒有個人休息時間。每天的入庫出庫,編号碼放等,不僅枯燥還費時費力,發展空間有限,很多人做了一段時間,會發現轉讓快遞驿站比經營快遞驿站還賺錢。
其三、不确定性強。除了人工和房租成本存在諸多變數之外,如果沒有和區域内的快遞網點搞好關系,就如同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畢竟“貨”在快遞網點手裡,快遞驿站被拿捏的死死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搞不定快遞網點的話,他們一旦覺得你的利潤太高,會想辦法打壓你,你不妥協,就幫别人再開一家“幹掉”你。你能怎麼辦,想吃這碗飯,就得放下那碗飯。
總結下來,快遞驿站這門生意沒有容易二字。倒下或轉讓的店面原因可能是相似的,活下來且穩定的驿站門店,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不容易。
02
“接盤”值不值得?
“沒有快遞資源,沒有行業經驗,如果一股腦來做這個,基本上90%是要虧本離場,就哪怕賺錢也是短期的,最終肯定會出現一些寡頭,把這個市場壟斷掉,目前在做的單個驿站都是過客。”
幹驿站經驗和資曆頗為豐富的一位老鐵向老鬼感慨道,他的态度很明确:
目前沒有快遞資源的單個驿站,最後隻是過客而已。房租、投訴、罰款、送貨上門……如果不是内行,每一個都夠你喝一壺的。
一邊是幹驿站賺錢的樸素夢想,一邊是各種驿站轉讓的套路,如何避免成為“刀下韭菜”?
再舉個例子,最近看了一篇《驿站轉讓費8萬,每天600個件,值得接手嗎?裡面有什麼套路?》,文章裡的案例值得借鑒。
先來看開一家驿站的成本,大緻情況如下圖:
每月需要花費房租(3000元) 人工(4000元) 短信費(720元) 其他費用(1000元)=8720元。
再來看快遞驿站的收入來源。比如某家驿站日均入庫量600單,代收費0.5元,寄件30單,寄件差價5元,轉讓費一口價8萬為例:
1、快遞代收費
600×0.5×30=9000元(驿站代收包裹時,快遞員會付給驿站一筆錢,叫快遞代收費,通常在0.4-0.6元左右,具體要和快遞員商談,這邊按0.5元計算)
2、快遞代寄費
30×5×30=4500元(客戶在驿站代寄快遞,驿站能從中賺取3-8元的傭金,與包裹的目的地、重量等因素有關)
快遞代收和代寄費用是比較穩定的,每月基本上都能估算,如果再加上設想中的“超市 驿站”業務,開展社區拼團之類的便民服務,再利用驿站的客流優勢向其他商戶收取廣告費,給他們打打廣告,每月能賺的就更多了。但衍生收入也要看經營的情況,不賺的情況也有很多,所以先不計算這塊的收入。
從以上部分可得出,驿站每月收入為:9000 4500=13500元。
3、驿站轉讓能接手嗎?
将每月的收入減去成本,13500-8720=4780元,這是該驿站每月淨盈利!
這麼算來,從接手到回本需要一年多。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這部分收入還不包括罰款。每月四五千的盈利,還要全年無休、早出晚歸,新手很容易就會陷入“雷區”。
4、接手驿站需要注意的事項
(1)上一任老闆轉讓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因為投訴太多(如果這家驿站原先服務質量差,口碑不好,接手後也很難扭轉周邊居民的印象)。可以多留一個心眼,去相關部門查詢該店是否存在不良記錄;
(2)老闆提供的驿站包裹數據是否準确?老闆要轉讓驿站,肯定把數據往好了說,如果這家驿站是因為經營不善而轉讓,就沒必要接了。所以,一定要親自查看驿站後台數據,确認數據真實可靠,還可以和老闆已經對接的快遞員聊聊這個地區快遞的具體情況;
(3)驿站房租的情況如何?會不會存在風險?在轉讓的時候要和原房東商談,明确權限;
這樣看來,雖然接手轉讓的驿站已經對接好了貨源,但其中也有許多隐患,稍不留神,就等同于接手“燙手山芋”,而且往往回本的周期較長,風險較大。
(4)與快遞網點的結算方式,是“現付”還是“月結”?“現付”相對較好,糾紛也較少。重點是“月結”,這部分很容易扯皮,因為驿站的服務門檻與快遞公司的服務門檻是不一樣的,很多罰款是能落到網點頭上,落不到驿站頭上。
這裡面就會存在一個矛盾,比如:快遞放驿站後,出現投訴罰款,很難界定到底是網點公司延遲,還是快遞員錯分,或者是與收件人的溝通有問題,但是快遞公司就會被罰款,如果是“月結”會導緻快遞公司會全部讓驿站來承擔,這是很多驿站所不能承受之“重”。
結語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問題,如果你對行業一無所知,或者說之前根本沒有相關的經曆和經驗積累,一股腦的抱着緻富的想法,憨憨的撞進去,到頭來會被狠狠的教育一番。
無論是接盤還是重新開驿站,都不是投了一筆錢、把門店建好就能坐收其成那麼簡單,而是要做好前期吃苦的準備,至于能活多久,還是要靠自身的“免疫力”。很多想轉讓驿站的老闆們,都有同一個感慨:自己是給平台和快遞公司打工,還不如上班劃算。
當然,幹快遞驿站賺錢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入局還是要謹慎,甯願慢一步,也别走錯路。
最後,隻有一句忠告:天上不會掉餡餅,生意有風險,幹快遞驿站須謹慎,祝老鐵們一切順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