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嬰幼兒腸梗阻有哪些症狀?

嬰幼兒腸梗阻有哪些症狀?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9 21:24:32

  腸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是由于腸道受到阻礙,而導緻腸道發生堵塞,從而導緻全身發生病理變化。由于剛出生的嬰幼兒各項生理機能和系統都不如成年人,所以嬰幼兒發生腸梗阻的幾率特别高,甚至産生更加嚴重的後果。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嬰幼兒腸梗阻有哪些症狀呢?以及産生的病因是什麼?

  一項新研究說,服用抗生素的嬰幼兒患一種少見腸梗阻疾病――腸套疊――的危險增大。但本結論并不是說抗生素一定引起腸套疊,但它是促成嬰幼兒患本病的因素之一,因此可能成為要慎重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腸套疊是3個月-6歲兒童最常見的腸梗阻,我們這是第一個認為抗生素可能是腸套疊危險因素之一的初步研究”,第一作者斯皮諾(David M。Spiro)告訴路透社記者,本結論“應能向家長和兒科醫生強調,隻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能明智地使用抗生素”。腸套疊的原因還有不明之處,有個研究稱美國兒童該病的發病率為1/5,000。

  既然抗生素能影響腸道的活動,斯皮諾和同事就開始着手研究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影響了腸套疊的危險,這在以前還沒人做過。

  他們将93名腸套疊患兒與353名因外傷求治的兒童進行了比較。在1月的《兒科和青少年醫學文獻》(Ar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2003;157:54-59)上,作者報告,服用抗生素的兒童患腸梗阻的危險比沒服者大4倍,而其中用過頭孢菌素的兒童危險最大,超過20倍。用過抗生素的兒童――大都因為中耳炎――有1/4在48小時内發展為腸梗阻。

  但斯皮諾和同事指出,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證實這個結論。

  腸梗阻的治療方法:

  (一)糾正脫水、電解質丢失和酸堿平衡失調 脫水與電解質的丢失與病情與病類有關。應根據臨床經驗與血化驗結果予以估計。一般成人症狀較輕的約需補液1500ml,有明顯嘔吐的則需補3000ml,而伴周圍循環虛脫和低血壓時則需補液4000ml以上。若病情一時不能緩解則尚需補給從胃腸減壓及尿中排洩的量以及正常的每日需要量。當尿量排洩正常時,尚需補給鉀鹽。低位腸梗阻多因堿性腸液丢失易有酸中毒,而高位腸梗阻則因胃液和鉀的丢失易發生堿中毒,皆應予相應的糾正。在絞窄性腸梗阻和機械性腸梗阻的晚期,可有血漿和全血的丢失,産生血液濃縮或血容量的不足,故尚應補給全血或血漿、白蛋白等方能有效地糾正循環障礙。

  (二)胃所減壓 通過胃腸插管減壓可引出吞入的氣體和滞留的液體,解除腸膨脹,避免吸入性肺炎,減輕嘔吐,改善由于腹脹引起的循環和呼吸窘迫症狀,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梗阻以上腸管的瘀血、水腫和血液循環。少數輕型單純性腸梗阻經有效的減壓後腸腔可恢複通暢。胃腸減壓可減少手術操作困難,增加手術的安全性。

  作為父母應該更加注重孩子的飲食方面的工作,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因為嬰幼兒這個時候身體是最脆弱的,吃的食物不能太過生硬或者龐大,必定導緻嬰幼兒腸梗阻,甚至發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