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小兒腹瀉 中醫分型治療

小兒腹瀉 中醫分型治療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7-21 23:24:43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常見症狀之一,小兒腹瀉則更為常見,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含有膿血,下面中醫教大家全面認識小兒腹瀉,另外中醫分型治療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的緻因雖多,不外三種,即:其一感受外邪:由于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故四時寒暑溫涼的變化,都有所影響,如夏季暑氣偏盛,秋令陰雨過多,緻濕熱蘊蒸而生洩瀉。其二内傷飲(乳)食;小兒脾常不足,凡飲食不節或不潔,易緻脾胃受損,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緻水谷不分并定大腸而成洩瀉。其三脾胃虛弱:脾屑土而惡寒濕,脾氣不足,不能運化水谷,緻水反成濕谷反成滞,水濕滞留而形成洩瀉。以上三種,脾胃虛弱是主要的,是發病的基礎,而外感、内傷飲食是發病的條件。

  中醫将小兒腹瀉分為五種類型,不同類型的腹瀉,其症狀不同,治則也不同。

  1、傷食型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洩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治宜去積消食,主要采用消導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時應節制乳食,常用方劑為保和丸加減。

  2、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治宜祛寒化濕,主要采用芳香化濕藥品,以疏風散寒化濕,常用藿香正氣散加減。

  3、濕熱型

  常見症狀有瀉下稀薄,水分較多,或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或見少許粘液,腹部時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惡,肢倦怠,發熱或不發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治宜清熱利濕,常用加味葛根芩連湯。

  4、脾虛型

  大便稀溏,多見食後作洩,色淡不臭,時輕時重,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常反複發作。治宜健脾止瀉,主要采用健脾益氣止瀉藥品,以健脾理氣化濕,常用加味參苓白術散。

  5、脾腎陽虛

  脾腎陽虛症見久瀉不止,食入即瀉,糞質清稀,完谷不化,或見脫肛,形寒肢冷,面色發白,精神萎靡,睡時露出晴,舌淡苔白,脈象細弱。治宜溫補脾腎,常用健脾益氣湯合四神丸。

  護理指南:腹瀉小兒應調整飲食。如正在添加輔食的孩子要暫停輔食或減少次數與輔食量。幼兒應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嬰兒如有母乳應盡量吃母乳。有惡心嘔吐的孩子,除了應給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緩慢喂水喂飯。當腹瀉嘔吐特别嚴重時,可以少喂食物1~2次,現在不主張長期禁食,因為那樣對小兒不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