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年幾個節氣歌

一年幾個節氣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16:51:49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想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來八二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曾經背下來的古句當今還有多少人知道我不得而知,反正我熟識的一些人裡;特别是年輕人是很少知道這些的,知道這些有什麼用呢?我告訴你:非常有用。中國特有的二十四節氣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大雪、小雪、冬至、小寒、大寒”;“上半年每個月兩個節氣,前一個節氣在六号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每個月兩個節,前一個在八号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三号左右”。

春雨驚春清谷天;說的是春天,夏滿芒夏暑想連;講的是夏天;秋處露秋寒霜降;道的是秋天,冬雪雪冬小大寒;論的是冬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人對季候是比較粗略的。而中國人用“二十四節氣”對“季候”有了非常細膩的表達。一年裡二十四個季候變化叫“節氣”,“節”就是“節點”,“氣”就是“氣候”,農耕民族的農耕文化是要看天吃飯的,什麼節氣種植什麼農作物。感知冷暖;什麼節氣應該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所以從耕種到添減衣物必須細化季候,每個季節有三個月,每個月裡有二個節氣。“季候”又是通過“物候”的變化而确定的,現代人很多是不知道什麼叫“物候”的,什麼叫“物候”呢?通過“物”的變化來感覺氣候對應的變化叫“物候”,古代人特别關心這個“物候”,物是包括所有的生物:植物春天要發芽、開花,大雁南來北往的,還有下雪了、上霜了、上凍了,這些都是物候變化,古人說這一年有七十二候;五天一候,三候一節(節氣),二節就是一個月,六節就是一個季度。

一年幾個節氣歌(Z在路上智慧節氣歌)1

春夏秋冬

現代的流行語:“你媽覺得你冷”。老年人的唠叨:“天冷了要多穿點,露着個膀子今後要得關節炎的”,“天冷了别急的脫厚衣服,當心感冒”。老話講這叫“春捂秋凍”,春天得捂着點,多熱都得少脫,脫急了會感冒。秋天凍着點,可以增強人的耐寒能力,小孩子一定要把腹部給他穿戴好,四肢是不怕凍的,越凍越健康。古人對“物候”的敏感是因為那個時候房子蓋得不保暖,屋裡屋外一個溫度,又沒有現代化的各項設施,空調、暖氣都沒有。現在有人說了:這節氣不準。不是節氣不準,是祖國地域遼闊,節氣的變化是以黃河流域為準的,特别是小節氣。大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更是立竿見影,年青的我在安徽的蚌埠,立春一定是可以看到植物發芽或有花開的,立夏禅就叫了,立秋的小風一刮馬上就感覺到涼了,立冬一來不是上霜就是會下雪的。曾經的人們對植物發芽特别的關心,應該是從缺衣少食演化過來的,缺少食物的人們就會特别關心季節裡可以吃的嫩芽,“香椿”現在都常吃,“榆錢”、“槐花”您吃過嗎?用榆錢、槐花與玉米面白面合在一起蒸餅子,這個我是吃過的,我認識的一位安徽籍姑娘她就會做,蒸出來的餅子帶有一絲絲的甜味很好吃,還吃過她做的荠菜餡的包子,真香!夏天的印象是聽“知了”鳴唱,拿一卷涼席在空曠的場地上納涼,夜空中是可以數星星的。秋天是收獲、是紅葉滿山,是落葉滿地。冬至數九日:一九二九懷中手,三九四九凍死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過程中更有一些童趣:抓蜻蜓、逮蝴蝶、逮知了、堆雪人,這都是季節活動,過了這個季節就沒得玩了。

“節氣”本就是農耕民族為農業生産劃出來的物項表。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它各自的價值,都代表着一個準确含意,比較有特點的:驚蟄;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即将蘇醒。小滿;麥籽粒尚未飽滿。白露;見色彩感到寒冷。寒露;身體感知到寒冷。芒種;又到收獲和播種的季節,農事繁忙。而現在的人們多是隻知道:立春吃春餅、吃春卷,夏至要吃面,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冬至要吃餃子這個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但立秋要啃秋知道的人就不多,有人家啃個西瓜,有人家嚼個蘿蔔。

農耕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在不斷地轉化,從農耕文明轉變成了一個一個小小的生活狀态,這是華夏大地人們智慧的結晶,我們需要把這種文化關系有續傳承下去。

一年幾個節氣歌(Z在路上智慧節氣歌)2

春、夏、秋、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