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自古以來,許多有成就的畫家,對于用水都有過深入的研究。揚州八怪中的李鱓就曾言:“水為筆墨之介紹,用之得法及凝于神”,“筆墨作合生動,妙在用水”。他充分地領會到作畫要傳神,筆墨是基礎,而關鍵在于用水得法,“作畫無水、如舟擱灘、劃不得一槳”,說明一件成功的作品,要達到神情橫溢的藝術效果,都取決于用水得法,不然無法作畫。
明代唐伯虎對作畫用水也作過一番精心研究,他說:“作畫破墨不宜有井水,性冷凝故也、溫湯水或河水皆可。洗研磨墨,況筆壓開,飽浸水氣,然後蘸墨,則吸均暢,若先蘸墨然後蘸水,被沖散不能運動也”。
現代傅抱石、黃賓虹、湯文選先生對水法的研究更有自己獨到之處,黃賓虹總結自己用水用墨分出潑墨法、破墨法、積墨法,均是指水與墨相融而産生的畫面效果。傅抱石破筆渲染法,更是運用大量的水産生水暈墨章、水色淋漓的藝術效果。
在當代寫意花鳥畫創新中,人們在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技法的同時,更加重視水的作用,視水為花鳥畫創作最活躍的因素。充分調動這一因素,對加強作品的現代審美情趣有很大的潛力。寫意花鳥畫講求筆法、墨法,其實還有水法。在創作中,水的表現發揮着獨特的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是實踐證明了的事實,水墨畫可分為十四法。
(一) 水調墨
張大千 《荷花》
中國畫是線的藝術,花鳥畫也不例外。線條是構成中國畫的骨架,未有骨架,畫是立不起來的。所以作畫前,必須先着墨,墨得靠水調制方能用。古時用墨須得研磨,研磨離水不行。而現在有成型的墨汁,但作畫時,也得用水調制,使用起來才方便,否則膠粘過大,行筆困難。
花鳥畫如畫梅花先得立枝、幹,樹枝的幹枝得有濃淡之分、陽背之向。要想充分表現梅花枝幹其質感。需得調墨,調墨時要充分的調動水的介質,古代王冕畫梅“十要”中提到“要水墨濃淡”。墨分五彩,已是靠水介質得以分開。墨經水的調合,就可發生濃淡、幹濕、枯潤的變化,才能更好的表現梅樹的質感。所以說要使墨色有變化,非得調水不可。此為古今任何畫家所少不了的一道關。
(二) 水帶墨、色
這是在生宣紙上畫花鳥常用之法。根據各自的作畫習慣,在作畫前,或在作畫過程中,洗筆、蘸水,使筆中含水量達到适中,然後蘸墨、色。如此使筆于紙上,墨、色因筆中水的飽潤關系,極得變化,形成濃淡、枯潤自然。王伯敏教授說,近人齊白石畫蝦,就是采用的此方法。李可染畫《暮歸》、《晨出》的牛,李苦禅畫蟹,畫白菜用的也是“水帶墨”。
畫水仙花時,可以采用“水帶墨”之法,畫水墨水仙葉,淡墨勾花,可以達到水靈豐茂的效果。畫《荷趣》,采用此法,寫荷葉,葉自然豐潤、質感效果好。“水帶墨”的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落筆着紙,紙上會出濃淡自然的效果。
(三) 水破墨
齊白石 荷花
水破墨就是先落墨紙上,然後以飽含水份的筆破之。運用這種方法,往往會使紙上留有墨痕,同時又顯出水暈效果來。用此法畫雨中荷花較好,人們通常愛以墨色畫荷葉,通常容易出現筆掃痕(飛白),若用水及時進行破之,會出現水氣淋漓的效果,而且筆痕也可以若隐若現的保留着。即可保持線的擴大,也可形成面的感覺。用此法畫大幅水墨荷花圖是較為理想的方法。
水破墨,與墨破水是相反的方法,在花鳥畫上,表現出相反而且相成的效果。水破墨表現的效果豐富;墨破水表現出的效果厚重不闆滞。如早晨時分的花木樹葉,可以用水破墨;表現午後晚秋時的花木樹葉,可以用墨破水。
我經常在畫晨時芙蓉花葉時,愛用水破墨;畫雨霧中的牡丹時,也愛用此法。達到即清即朦的效果。畫秋時湖鹭、栖在蘆葦旁的蘆葦用墨破淡(水色)。馮今松先生的《紅蓮斌》,就是采用此方法,用帶色的水筆,破勾畫的荷葉,使荷葉朦胧感強,而且筆觸若隐若現,渾然一體。感觀效果非常清新。
(四) 水破色
水破色與水破墨,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效果 。水破色亦可以稱為水帶色,也就是飽含水份的筆、蘸色,着紙後可以形成朦胧色感。此法多用于花鳥畫的背景和襯托畫眼,畫的主題。用此得體的話,可以提高畫面層次感。白磊畫牡丹畫時,常愛用此法處理背景,以求畫面豐富。我畫紫藤花時,也用此法求藤蘿豐茂。
(五) 墨破色
潘天壽 作品
墨破色,就是先用色筆畫出所描繪對象的形體,然後以墨筆進行勾畫,這樣可以形成動感,而且表現出來的視覺效果,較為豐富,也可以充分展示出筆的力度和動感。虛谷善于用墨破色,在他現存的一幅畫中,他運用此法表現赤練蛇十分巧妙,先用朱石票畫出一條盤繞在樹枝上的蛇形,再用墨筆畫蛇身上的花紋。廈門的白磊,善用色筆畫出紫藤的花形,然後用墨筆勾畫出花苞的形體,使其形成靈動之感。也有人先用色筆畫出虎、貓的大形,然後用墨筆勾畫動物花紋,使其形成自然毛絨感。
墨破色用得好,其變化多端,掌握好此方法,可以産生出變化無窮的效果,此方法關鍵在于水分的把握,使用時候,根據所繪對象處于的環境而進行。如夜間的虎,描繪花紋時,色稿要濕,墨破要及時,使其在水色墨相互滲透中,形成朦胧毛絨感。
(六) 色破墨
色破墨,就是适當掌握好墨色幹濕時候,及時用色筆進行點破。此法最好用厚色、或礦物色。任伯年善于使用此方法,描繪綠色孔雀。如其光緒庚辰年所作的《牡丹孔雀》,就是先用墨寫出孔雀的神态,然後在墨色未幹透時,用石綠破墨色,使色與墨相互滲化融成一體。
當今人們畫翠鳥、公雞、綿雞等,常愛用此方法。以表現所描繪對象羽毛的厚重。墨托色渾原、豐富。吳雙的《秋菊圖》,就是先以墨勾花朵,然後以色進行填補(色破之);劉海粟先生的《蓮荷》,荷葉重色破墨;裴玉林先生的《雨林晨風》,也是采用此方法,所描繪的花木豐潤感強。
(七) 色破水
色破水,指的是用明亮的色筆,在濕過水的紙面進行描畫,以求渾然朦胧之感。此方法多用于帶墨色的水浸過的紙面。如為了表現花朵豔麗,人們常用淡墨或筆洗水,襯托花朵,此時若再在此淡墨水上,進行色破之,會使畫的主題更突出,而且襯托部分與花更近,畫面已較為豐滿。
色破水,應根據畫面需要,可采用植物色,或礦物色破之;植物色破之柔和,礦物色破之刻闆。色破水運用的較少,它隻是根據畫幅主題要求,進行襯補,起渾托作用。
(八) 漬水
張大千 作品
用墨有“漬墨”。用色有“漬色”。用水有“漬水”。漬水,有清水漬、墨水漬、礬水漬、粉水漬、醋水漬,此外還有豆漿水漬,助劑水漬等等。若加其它成分的水漬,它的性質各不相同,繪畫的效果也不同。如礬水漬不吃墨,醋水漬碰到墨易化。如清水漬化墨勻淨,醋水漬化墨毛葺葺,洗衣粉水漬、墨迹刻闆、紋理突出。
用水漬法,所描繪的畫面容易産生虛實變化、生動而有趣。這種方法,墨色沖畫次數不宜過多,否則畫面容易産生髒膩感,失去畫面應有的清新明麗的效果。如張立辰先生的《梅花小鳥》,用寫意的筆線在宣紙上畫出梅花老幹,根據創意的要求,保留部分濃墨樹幹,先用電熨鬥熨幹。然後用清水沖去梅幹上未有幹透的墨色、留下淡墨痕迹,使梅幹渾然清新,有的樹幹明亮、有的樹幹隐若。畫面非常豐富。
(九) 潑水
潑水,指潑的不帶墨或彩色的水。如畫樹林、荷池、雨中花,為了畫出它的霧氣、水氣,增強其潤濕感,不妨潑水。潑水時,要待畫面上的墨色幹到百分之八九十程度,即不要幹得透時。持水筆在畫面上,按需要表現的方向的施之以水。
這樣,水滲透墨色中,墨色随之化開,霧氣立即得到表現。或者用大提筆飽含水份進行點滴,使畫面表現的物象,斑斑剝剝的化開,造成水墨淋漓的效果。曆史上善于用潑墨、潑色的畫家,無不善用潑水。潑水可以有效的彌補潑墨潑色的不足。
(十) 輔水
王伯敏先生說:“輔水”是黃賓虹先生提出來的。輔水就是在一幅将要完成的作品上,鋪上一層水,目的在于使一幅得到更加調和的效果。此方法多用于山水畫創作中,花鳥畫應用的較少。在進行大幅面畫創作中偶爾使用,可以起到統一畫面的整體感。馮今松先生的《幽香圖》,從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使用了此法。
我在畫《雨中紫藤》時,就用此法整理畫面。先用色筆畫出紫藤花花錐形和藤葉藤條的大體結構,然後趁濕勾出葉柄、花串、葉脈及藤蔓,完成畫面整體勾勢,點出花蕊,勾畫藤蔓。完成後,總覺得畫面不夠統一協調。最後,采用輔水方法進行收拾,使畫面花串與藤葉,藤蔓統一起來,整體效果得到了完整,水墨感覺也豐富了。
(十一) 沖水
潘天壽 作品
沖水與潑水,有較相似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沖水一般用于畫面的主題點化,使所描繪對象墨色豐富。曆史上,用的較多的是在熟紙或絹上作畫,在生紙上用時,一定要掌握了墨色幹濕。此法用于宿墨,宿色上較好。清代《萱花斑鸠》,在熟紙上畫好萱花與葉之後,再畫上斑鸠,在斑鸠的墨色未幹時,用水沖化其翅、頭、胸、尾,使墨色出現斑痕,充分顯出斑鸠的形象特征。為了求得畫面統一,再用水沖化萱花葉的局部使它與斑鸠相統一,求得畫面的整體感。
此法用于生紙上,首要控制好幹濕,一般待畫面幹到八九十左右,進行沖化效果較好,早了容易沖腫畫面所表現對象的形體,造成變形臃腫,幹透了又得不到所追求的效果。此方法在宿墨宿色表現對象上使用,效果較好。
(十二) 點水
點水法,就是應用于作畫前,在紙上灑上疏密不等的水滴,然後進行創作,使畫面出現露氣(水珠)。應用時要注意水滴不要灑得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水灑的多了,容易出現濫的毛病,留不住筆觸。如果水灑的少了,容易蒸發,墨色上去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所以要控制好水分,掌握上墨色的時間火候。徐君陶《聽雨》,先在生紙上星星點點,有疏有密地灑上清水。
随即用大筆調花青加墨色畫上荷葉,原來已灑上水滴的地方墨色不易進入,自然出現了星星點點的斑點。由于水滴在紙上的飽和,墨色上去後,就自然産生了滲化,形成酷似水珠的露氣。此方法,較多的應用于大葉面,叢生花卉,簇聚草叢,處理虛實變化,求得渾然一體。
(十三) 水拓法
此法為現代人們新近提出來的,它是在唐代人所謂的“墨池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法。
水拓法,就是用容器裝滿水,然後在水上點滴墨或色,使其在水中自然流動,形成花紋。作畫時根據畫面要求,把宣紙輕鋪水面,充分利用宣紙的吸收性能好,反應靈敏,且可留住筆(水)痕的特性,進行創作,台灣畫家劉國松先生,最善用此法進行山水畫創作。來者在他的荷花系列中,也常用此法。
齊白石 作品
此法具有一定的制作特性,其具體辦法是,放水,點滴墨色。既可以筆蘸墨色直接點入水面,亦可把墨色滴在容器邊緣上任其自然流入,墨色入水後,會産生一些飄柔的花紋。若嫌花紋不夠理想,則可略加攪動或用口吹拂導引,以達到創作畫面要求,再鋪紙吸收。此法在花鳥畫創作中,隻能作為輔助補景之用,不能進行主題創作。
(十四) 積水法
大量的墨色在水的作用下在宣紙上化開,然後采用電吹風讓其即時快幹而産生的水墨色痕迹,迅速固定,反複多次,産生斑駁重疊的效果。房新泉的《牡丹》,就是應用此方法,使牡丹花瓣重重疊疊,具有豐富厚重之感。表現花瓣正迎面,可以先大後小,也可以先小後大,反複多次,就可以表現花瓣重疊效果。
然後點花蕊。總之,水法在中國畫的應用還有很多,如現代中國畫特殊技法中,還有紮染法、加油水拓法、洗滌劑沖化法、礬膠點畫法等等。水法的應用,應根據各自的習慣,畫幅創作的需求,進行有益地利用。
充分發揮和利用水這一筆墨和色彩的介質作用,較大範圍内,更大程度上以水的施用來帶動多種技藝的綜合能力,可以拓展寫意花鳥畫的表現空間,豐富寫意花鳥畫的視覺審美效應。
用水的方法,從理論上講似乎很簡單,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少量用水—幹、适量用水—濕、大量用水—暈,技巧有潑、吸、漬、沖、破、積、鋪、點等等。而實際操作起來,水一接觸到宣,有如脫缰的野馬、收拾較難。尤其是大量用水,要做到水暈而墨彰、暈中有物、暈中有骨,決非百日之功。當代著名畫家湯文選,是利用色破墨、墨破水、水破墨的高手。所繪《虎》、《豬》、《鹭》、《梅花》等,都是我們學習,借鑒的尚好教材。用好水法,這需要經過長年積累,熟能生巧,才能達到發揮自如。
由于現代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期待着能夠欣賞一些輕松靜谧或朦胧之中寄寓想象而又有休閑浪漫情調的藝術作品,從而調節心态和感觀效應。用好用足用巧水介質,營造寫意花鳥畫墨色靈動富有韻律的畫面,正适合現代人們欣賞情趣。
水不同于墨和色,它在畫面上似有似無、隐隐約約、虛虛實實,是營選朦胧美的最佳之法。處理得好則畫面清新明快、增色,處理不妥則模糊一片,齊白石題《墨荷圖》言:“幹裂秋風畫之難,潤含春雨亦非易,白石用水五十年,未能得其妙”。可見,寫意花鳥畫用水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研究實踐。隻有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偶然和必然,并加以體會,整理和思考,才能有效地掌握水法的主動權,為花鳥畫創作服務,達到更貼近當代人的精神需求,更能表現當代人的情緒與感覺。
來源:國畫家藝術研究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