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你對哪些病更易感

你對哪些病更易感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30 01:43:43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體質不同,健康狀況也不同,有的人常常容易得病對另一個而言卻天生免疫,這是怎麼回事?如何分清哪些病自己更易感呢?預防疾病該注意什麼?

  你對哪些病更易感

  很多疾病都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些人生來患某種疾病的幾率就比别人大。那麼,哪些常見的疾病有遺傳傾向?如果自己屬于這些疾病的高危人群,又應該如何未雨綢缪,阻斷它在自己身上延續呢?

  1.高血壓:遺傳危險度:★★★★★

  科學家已培育成功一種“遺傳性自發高血壓”老鼠。這種老鼠會把高血壓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它們的子孫100%會發生高血壓,這是高血壓與遺傳密切相關的最典型例子。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高血壓屬于多基因遺傳性疾病。通過高血壓患者家系調查發現,父母均患有高血壓者,其子女今後患高血壓概率高達45%;父母一方患高壓病者,子女患高血壓的幾率是28%;而雙親血壓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僅為3%。

  防治原則

  1.堅持監測血壓,正常狀态下至少每年1次。

  2.限鹽補鉀。逐步把每日攝入食鹽的量控制到5克,同時多吃富含鉀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蓮子、芫荽、苋菜、菠菜等)。

  3.防止超重和肥胖。

  4.戒煙限酒。

  2.糖尿病:遺傳危險度:★★★★★

  糖尿病具有明顯遺傳易感性(尤其是臨床上最常見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發現,有糖尿病陽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顯着高于家族史陰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機會是普通人的15~20倍。

  防治原則

  誘發糖尿病的“外因”有熱量攝取太多,活動量下降,肥胖,吸煙以及心理壓力過大等。反過來,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預防糖尿病。在飲食方面,應該做到糧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攝入量與消耗量平衡。常測體重,如果體重增加了,熱量肯定攝入過量,這時就應檢讨你的食譜并增加運動。

  3.血脂異常:遺傳危險度:★★★

  血脂代謝異常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遺傳因素。随着醫學科學發展,目前已經發現有相當部分血脂異常患者存在一個或多個遺傳基因缺陷。由遺傳基因缺陷所緻血脂異常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遺傳傾向,臨床上通稱為家族性血脂異常。

  防治原則

  最重要的是強調“邁開腿,管住嘴”。一方面要适當限制飲食,但食物種類應盡量豐富,選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維生素、纖維素(水果、疏菜、面包和谷類食物),控制體重。同時加強鍛煉,使熱量消耗掉才不至于使脂肪在體内堆積。

  4.乳腺癌:遺傳危險度:★★★

  乳腺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1.5~3倍;如有兩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率将增加7倍。發病的年齡越輕,親屬中患乳腺癌的危險越大。

  防治原則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要特别注意自查,以發現乳癌的蛛絲馬迹,早期治療。乳房包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體征,這種包塊與乳腺增生包塊不同,常為單個,形态不規則,質地較硬,活動度不好,大多無疼痛,與月經周期無明顯關系。此外,如發現有乳頭濕疹、溢液、皺縮,也應引起重視,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5.胃癌:遺傳危險度:★★★

  胃癌患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調查發現,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即父母和親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比較着名的如拿破侖家族,他的祖父、父親以及三個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個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了胃癌。

  防治原則

  患胃癌危險因素包括缺乏體育鍛煉、精神壓抑、吸煙、喜食煙熏食品、喜食重鹽飲食、過量攝入肉類、幽門螺杆菌感染、胃潰瘍等。而喜食菌類、新鮮水果是胃癌的保護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家族聚集現象可能與共同感染幽門螺杆菌有關,有胃癌家族史者應去醫院監測有無該細菌感染,有則及時治療。

  6.大腸癌:遺傳危險度:★★★

  家族遺傳導緻的大腸癌占大腸癌發病總人數的10%~15%。親屬中有大腸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險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兩名或以上的近親(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腸癌,則為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防治原則

  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應多吃新鮮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發黴食物,少飲含酒精飲料,戒煙。如出現以下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①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②大便帶膿血或黏液便。③大便變細、變形,排便費力。④時有排便感,卻無大便解出。

  7.肺癌:遺傳危險度:★★

  國外研究機構對超過10.2萬名日本中老年人展開了長達13年的追蹤調查,他們中共出現了791例肺癌。研究者将直系親屬有肺癌患者和沒有肺癌患者的兩組人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前者患病幾率是後者的2倍。肺癌的遺傳性在女性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防治原則

  肺癌的發生與吸煙密切相關,特别是那些有家族肺癌病史的人,一定要遠離煙草和被動吸煙。如果出現刺激性咳嗽、痰血等症狀,尤其是上述高危人群,應盡早找醫生診治。如果能早期發現并規範治療,肺癌的治愈率可以達到70%。

  8.哮喘:遺傳危險度:★★★★★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哮喘發病的遺傳因素大于環境因素。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幾率可高達6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為20%;如果父母都沒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隻有6%左右。此外,如果家庭成員及其親屬患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或食物、藥物過敏等,也會增加後代患哮喘的可能性。

  防治原則

  成人哮喘多在兒童期發病,兒童期早治療是減少成人期發病率的關鍵。有哮喘家族史者應避免各種引發哮喘的環境因素,如吸入各種過敏物質(過敏原)、呼吸道病毒和細菌感染、吸煙和空氣污染等,這些因素在哮喘發病和加劇中起觸發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平時要做好居室、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清潔衛生,戒煙,積極預防和及時治療呼吸道感染等。

  9.抑郁症:遺傳危險度:★★★★★

  許多研究都發現抑郁症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系,抑郁症患者的親屬中患抑郁症的概率遠高于一般人,約為10~30倍,而且血緣關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據國外報道,抑郁症患者親屬中患抑郁症的概率為:一級親屬(父母、同胞、子女)為14%,二級親屬(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孫子女、甥侄)為4.8%,三級親屬(堂、表兄妹)為3.6%。

  防治原則

  抑郁症的防治應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主。如果經常出現悶悶不樂、體重顯着增加或減少、失眠或睡眠過多、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輕生念頭等現象,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看慢病有三個竅門

  向醫院反映看病難的,大多數是需要經常看病的慢性病患者,所以,慢病患者就醫要學會找竅門。

  看慢病一般要跑兩趟以上。其實,對于新發疾病,且不是嚴重的急性病,第一次看病往往是為了明确病因。大多數醫院全天都可以進行抽血、心電圖、拍片和B超等常規檢查,除了血液和尿糞常規等少數檢查當天可以出報告,其他大部分諸如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血脂、癌标志物、細菌和病毒檢測等,很少能在當天出結果。所以,一般看病至少要去兩次以上,首診适合選在下午。

  看慢病首選基層醫院。對于許多常見的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疾病控制得比較理想,在沒有嚴重并發症的情況下,選擇區二級醫院或社區醫院定期複查和配藥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到三級甲等醫院排長隊挂專家号。

  看慢病要學分辨信息。有些患者習慣于通過網絡搜索醫生,但在網絡上搜索醫生及醫院信息一定要注意其來源,不要輕信虛假宣傳‘一些患者因為輕信虛假宣傳,迷信所謂“特效藥”而導緻不良後果。以慢性乙肝為例,“一周治愈乙肝”、“保證轉陰”等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對于乙肝在内的許多慢性病的治療,并沒有捷徑可走。

  盡量少做牙科X光檢查

  一新的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牙科X光檢查的人患一種常見的腦瘤——腦膜瘤的幾率較高。該研究結果表明,對大多數病人來說,每年接受X光檢查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1433名20到79歲美國腦膜瘤患者的資料進行了分析,他們還也參考對照組的1350名條件類似但未被診斷出腫瘤的人的資料,以此作為比對。研究結果顯示,每年都接受咬翼X光片檢查的人,診斷出腦膜瘤的機率是健康對照組的1.4到1.9倍。接受咬翼檢查者須将1張夾有X光膠片的紙闆片放在牙齒之間。研究還發現,每年接受環口放射線影像檢查的人,患癌機率高達2.7到3倍。研究人員說,腦膜瘤形成于腦膜或脊椎神經,多數為良性且生長速度緩慢,但也可能引發殘障或危及生命的狀況。

  如今的牙科病人接受的放射線強度已經比以往低,但這項研究可鼓勵牙醫師及病人重新審視進行X光檢查的時機與理由。美國牙科協會準則建議兒童每1到2年接受1次X光檢查,青少年每1.5到3年1次,成人則是每2到3年。研究人員指出,每年接受X光檢查的病人患腫瘤的機率仍低,但不管怎樣,除非症狀有X光攝影的必要,否則進行X光診測的頻率高于1年1次時,牙醫師和病人都應慎重考慮。

  眩暈患者如何就診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并見,故稱眩暈。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大約有上百種病可以引起眩暈,不同的疾病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周圍性眩暈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緻的眩暈症。常見于梅尼埃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用鍊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藥後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幹、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偶見于後循環缺血、常見于顱内腫瘤,顱内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癫痫及外傷性眩暈等。頸性眩暈:由于頸椎病引起。眼性眩暈:由于眼疾病引起,常見于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因為頭暈的病因涉及多個學科,應根據頭暈的類型、伴随的症狀選擇首診的科室,發現其他問題再到有關科室進一步檢查。

  突然起病的眩暈伴耳鳴、聽力下降,無血壓改變者,應到耳鼻喉科就診。不明原因的頭暈或眩暈,伴有肢體麻木、偏癱。言語不利、頭痛、嘔吐、抽搐者,應到神經内科就診。頭暈伴有血壓改變、發熱、出汗者應到内科就診。原有心髒病史,出現頭暈伴心悸、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症狀者,應到心髒内科就診。頭暈伴視力減退、眼前有飛蚊感等症狀者,應到眼科就診。頭暈伴面色蒼白或皮膚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到血液科就診。頭暈和轉頸密切相關,伴有肩頸酸痛、手臂麻木者,應到骨科就診。

  結語:未雨綢缪是健康最高的境界,将一切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扼制在搖籃裡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哦~(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6,作者:紀忠、廖曉輝、方留民、李宏健,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