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潮汕人叫這天為小過年。昔時,大戶人家過年時要備辦大量祀品祭祖拜神,幫手的需求大增,家庭貧寒的人忙着去幫傭到正月十五才休息,所以也有說“十五”是“硗仔人(窮人)個過年”。
當晚俗稱“十五夜”。潮汕人的民俗十分有趣,且各縣市有各種不同的活動,不知道你所在的鄉裡有沒有一下這些習俗呢?
1、吊喜燈(點燈籠)潮語“燈”和“丁”同音,點燈寓意添丁。元宵夜潮汕家家戶戶門口都點燈、吊燈。人們還要提燈籠、拿紙銀香燭到鄉中神廟接火,回來分别吊在家裡的神龛和床頭,這叫做“吊喜燈”。
2、賞燈
元宵夜是月圓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燈與圓月相印成趣,賞心悅目。鎮、縣、市有搭燈棚做花燈展,鄉村神廟和宗祠挂起大燈籠、大花燈,小孩子提着買來或者自制的小燈籠,成群穿街過巷“營燈”,饒有喜慶。 自農曆十一日起,叫“起燈”(即“起丁”),當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鄉裡宗祠挂花燈,被視為新生男孩的入族議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點燈, 接受鄉人祝賀,直到十八日收燈。
3、食丁茶以前,家裡有男丁的人家要備茶點請親戚來吃喝,這叫做“喝燈茶”。當晚隻要你有雅興,即使沒受邀請,随便走進哪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
4、做丁桌在鄉村,上一年有生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要在祠堂設宴請客,以慶“出丁”,俗稱“做丁桌”。宴客席式有兩種,一是用好多隻方桌并在一起,形同龍船,邀請親朋好友來吃飯,叫“龍船席”;二是無論鄉裡人、過路的都可以進來吃,吃完就走,下一批客人接連不斷地上來吃,主人不斷地續上菜肴,叫“走馬席”。暈,聽過外地的“喜宴”也有這麼辦的。
5、蕩秋千蕩秋千,口語叫“逡登秋”。 因潮地春來早,不似中原要到清明才适宜蕩秋千。當天有的鄉村組織蕩秋千競賽或表演活動,也有不少村民自發綁挂秋千玩耍,甚至有的演化出奇特的風俗,例如揭陽市桃山鄉正月裡男女老幼都可蕩秋千,但元宵那天,男人就禁忌登上秋千棚。潮州的個别鄉村,有元宵夜要在榕樹下蕩秋千,村人往年輕夫妻身上潑糞,以求當年生男孩。
6、猜燈謎以前,潮汕的猜謎遊戲隻有在元宵夜才舉辦,就是在花燈貼上有謎面的紙條,給觀燈人圍猜。随着識字人逐漸增多和謎語知識的普及,猜謎活動在各個節日都盛行起來,但最為隆重、熱鬧的仍是元宵節,懸挂謎燈也變為謎箋競猜。建國後,潮汕各地的元宵燈謎更為盛行,其中澄海還是文化部頒授的“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燈謎)之鄉”呢。
7、鬥畲歌畲歌,其實就是由畲族傳入、美妙清麗的采茶歌。當晚,由鄉裡挑選出來眉清目秀的男孩子扮成采茶女,分組排隊,手提花籃,載歌載舞, 演繹采茶勞作,“采茶女”的舞蹈步伐,均跟着前面兩個帶隊人的舞動進退,委婉動人。
8、準情人節封建社會的未婚女子養在深閨無人識,是不允許自由出外的,唯有重大節日才可結伴出遊,所以元宵節賞花燈往往是未婚男女見面或情人相會的機會。潮劇《陳三五娘》就是講述男女青年在元宵節賞燈時一見鐘情的故事。
元宵節潮汕既有以上的慶祝活動,還有以下的信仰性的活動:
9、求喜物是日,不少鄉村有設壇拜神活動,神壇上的雞、鵝、鴨、糖果、粿品、花燭、大吉等被視為神物。“求喜物”就是求取拜神後的祀品。參拜的男女可以競投蔔取祭品回家中,這些神物可讓家門平安、添财添丁。競投蔔取到神物的,明年要按競投承諾的物品數量奉回拜神祀品。也有個别人乘擁擠之機偷走壇前祭品回家吃,說是“吃興盛”。
10、敬糖獅
潮汕不少鄉村的元宵拜神,要向神祗敬獻糖獅,祈求新年大吉大利。人們用白糖糖漿灌入雕刻成獅子形狀的模具,鑄成後加上彩繪紋飾就是晶瑩鮮豔、造型優美的糖獅。糖獅拜祭時成雙配對,拜祭後可食用。敬糖獅也有競投蔔取習俗,投得者明年元宵要按競投承諾的大小規格如數奉還,稱為“賭糖獅”。
11、擲喜童十五這天,有的城鎮鄉村在祠堂大埕、街頭巷尾的開闊處搭起彩棚,裡面置一尊袒胸露乳、憨态可掬的巨型泥塑彌勒佛,其頭、肩、肚臍、大腿上擺有形狀各異的“泥喜童”,給站在約4米遠的人以銅錢投擲,命中者可拿走“喜童”,命中頭頂、耳朵等還有銅錢贈送。據說中了是好兆頭,能早生貴子和發财。
12、送香船送香船就是送瘟神,潮汕與全國各地一樣均這種儀式,“紙船明燭照天燒”說的就是此俗。“香船”是用竹紮紙糊而成的,有的直接紮成一條船形,有的制成張口露牙的大肚子河豚等。當天村民還請來他鄉的親朋好友,鄭重其事地送香船,非常熱鬧。
13、插榕以前的元宵節,潮汕家庭的門楣上都插有幾種吉祥物,如榕樹葉、竹筅、“筆車”、“杜必”等,寓意為“插榕健過龍”、“插竹筅養肥雞”、“插筆車飼大豬”、“插杜必谷倉相疊”。有的地方,婦女們把榕葉插在頭上,孩子們則取榕葉夾在耳朵上,以求吉祥。
14、行過橋在元宵節,潮汕有的地方有行過橋的習俗,如在揭陽,當天榕城的大小橋梁都用彩燈、彩旗裝扮一新,男女老幼争先過橋祈福,打銅街的石猴橋是最熱鬧的橋梁,人們以摸到橋頭的石獅為幸運。在普甯洪陽,已有四百多年曆史的太平橋為“頭橋”,橋頭有兩頭石獅,說是小孩“模獅鼻,寫雅字”;小夥子“摸獅肚,娶雅妻”;婦女“摸獅耳,生兒子”。還有,過橋時切不可回頭,否則不吉利。
15、落祠堂過去,一些地方的鄉規民約要求當年嫁入的新娘,要到宗祠去觀燈, 叫“新娘落祠堂”。新娘們到了祠堂焚香禱祝後,要繞堂一周,逐屏觀看花燈,然後在祠堂前看“神前戲”,既為祈福,亦可讓鄉人觀看認識,此俗已少見。
16、坐大菜元宵夜,一些地方的未婚姑娘會與同寅結伴,靜悄悄地溜到人家的菜園子裡,然後羞答答地坐在芥菜上面,此渭“坐大菜,明日擇個好夫婿”,此民俗現已消失了。
17、抱大豬舊俗“十五夜抱大豬”,就是在元宵節,澄海、揭陽、普甯、潮陽等地的家庭主婦,要在夜間到田野裡抱回一塊俗稱“田塗堛”的大土塊,有的地方是抱回石塊,并悄悄地将土塊放在豬欄(圈)前,貼上金花紅綢,敬擺供品,虔誠跪拜,口中默念:“順順大大隻”、“飼豬大過牛”,以祈求新年豬苗長膘快。
潮汕地區的元宵節或前後,還有其它各種特色的習俗,十分有趣,例如:
18、營神潮汕在元宵期間有多種遊神,即擡神出遊活動,俗稱“營老爺”,日期多在正月十二到十八之間,遊神期間,人山人海,大多鑼鼓喧天,潮樂悠揚。有的在夜間舉辦,火堆香燭璀璨,熱火朝天。“營老爺”,有“文營”和“武營”二種。“文營”是将神像請上神轎在社區中巡遊一圈後回到社壇。“武營”實際為“走老爺”,潮汕話“走”指“跑”。“走老爺”是将神像請上神轎捆緊,幾人擡起或由壯丁綁在背後疾跑。
19、擺社賽會賽會就是是聚集許多拜神物品,在神前作比賽、觀摩之會。 汕頭的區縣,有的要舉行賽大豬、賽大鵝、賽大鴨等活動。
普甯洪陽、昆山,揭西棉湖等地有書畫、古董、盆景、農産品陣等活動。普甯洪陽擺社日是正月十八日,這一天嫁出的女兒都回娘家看熱鬧,故稱“走仔會”。揭西棉湖稱為擺古董、擺景。揭東的新亨賽大豬,賽甜粿,有的鄉鎮則有登黃岐山之俗。
20、特色習俗如各地有不同的廣場動物舞,有舞獅、舞龍、火龍舞、龍蝦舞、雙咬鵝舞、麒麟鹦鹉魚舞等,和大鑼鼓、營标、擔花籃巡遊。普甯市占隴鎮溪東村有元宵節跳火墩活動,氣氛熱烈,極有觀賞性和現場震撼感。
又如普甯客家區新嫁娘要結伴到村邊竹林下搖竹子,邊搖邊念:“搖竹頭,不用愁;搖竹尾,年底養個大烏龜(生男娃之意)。”并各采竹葉插于頭上等等。
編輯:今日棉湖編輯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