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如何判斷寶寶患小兒麻疹 了解症狀很重要

如何判斷寶寶患小兒麻疹 了解症狀很重要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8-18 04:04:04

  麻疹是一種全身發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程分為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恢複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治療方法都有所不同,很多人在治療小兒麻疹會根據一些經驗來進行治療,殊不知這些經驗病不一定正确,反而會讓寶寶病情更加嚴重。日常生活當中會有很多的兒童出現小兒麻疹的症狀,帶給患兒非常嚴重的危害,同時會帶給他們較多的痛苦,我們要将小兒麻疹重視起來,尤其是要将小兒麻疹的症狀表現加以重視,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兒麻疹的表現有哪些呢?

  小兒麻疹都有哪些症狀

  早期症狀,其早期症狀猶如感冒,患兒出現38℃—39℃的中度發熱和咳嗽、流涕、噴嚏;結膜發炎,眼睑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睑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麻疹黏膜斑,在發熱3天後,患兒口腔第二臼齒相對的頰黏膜處可見細砂樣灰白色小斑點,繞以紅暈,這是麻疹最早出現的,也是最可靠的特征。也可見于下唇内側及牙龈粘膜,偶見于上腭,一般維持16-18小時,有時1-2日,多于出疹後1-2日内消失。

  消化系統症狀,很多寶寶會出現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症狀,部分嬰兒還可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高熱1-2天後出現皮疹,皮疹先見于耳後、發際、漸漸蔓延到前額、面、頸、軀幹、四肢,最後到手足心,一般經3-5天出齊。皮疹初起呈細小淡紅色斑丘疹,繼之逐漸增多增大而呈鮮紅色,再後相互融合成暗紅色,按之褪色。

  小兒麻疹的檢查方法

  1、一般檢查,血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淋巴細胞嚴重減少提示預後不好。若白細胞數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增加,提示繼發細菌感染。

  2、血清學檢查

  (1)抗體檢測:elisa測定血清特異性igm和igg抗體,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好,但igm的陽性率與取血時間有關,有研究認為,在患者出皮疹後3天至4周内取血,麻疹病毒特異性igm抗體的陽性率達97%,而在出皮疹後3天内取血其陽性率隻有77%或更低。

  (2)抗原檢測:用免疫熒光方法檢測鼻咽部脫落細胞内的麻疹病毒抗原是一種早期快速的診斷方法。有人用逆轉錄聚合酶鍊反應方法從患者血和鼻咽分泌物并本及外周血單核細胞擴增麻疹病毒的n、h基因來檢測麻疹病毒。

  3、病毒分離,病毒分離要在感染早期進行,有報道皮疹出現後32小時就很難從血液及鼻咽洗液中分離到病毒。

  小兒麻疹預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全身急性發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于冬春季節,以兒童為多見。病人在出疹的同時,多伴有發熱、流涕、咳嗽、眼結膜充血、口腔頰黏膜出現柯氏斑等表現。冬末春初,及時做好本病的預防工作很有必要。

  管理好傳染源麻疹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管理好麻疹病人是控制麻疹傳播的重要環節。處于傳染期的麻疹病人最好住院治療,如無住院治療條件者,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在家治療。患有麻疹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去。沒出過麻疹的兒童盡量不要與麻疹病人接觸,以免受到傳染。

  應首先做好預防接種工作,有計劃地按時接種麻疹疫苗,使機體獲得對麻疹的自動免疫能力。我國規定初種年齡為8個月,不宜過早接種。

  保護易感人群:主動免疫,麻疹活疫苗的應用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辦法。可在流行前1個月,對未患過麻疹的8個月以上幼兒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12天後産生抗體,1個月達高峰,2~6個月逐漸下降,但可維持一定水平,免疫力可持續4~6年,反應強烈的可持續10年以上;以後尚需複種。由于注射疫苗後的潛伏期比自然感染潛伏期短(3~11天,多數5~8天),故易感者在接觸病人後2天接種活疫苗,仍可預防麻疹發生,若于接觸2天後接種,則預防效果下降。但可減輕症狀和減少并發症。對8周内接受過輸血、血制品或其它被動免疫制劑者,因其影響疫苗的功效,應推遲接種。有發熱、傳染病者應暫緩接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