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周銀霞
改革開放了,浩浩蕩蕩的打工族紛紛離開故土,為了自已那點美好的前程,樂此不疲的投入到建設别人家鄉的隊伍中。 從此河南人得了無數的口水。 生活在廣東,我也很是尴尬的成了一名外地人,每每同别人說起自已是河南人,總會多多少少有那麼點不自然,總是自已先诙諧一下:俺河南人可是誰也沒惹。隻因早些年有本書很火,書名是《河南人惹誰了》,其中把本地人排斥河南人做了極盡的描述。在我的诙諧過後,緊接着也會聽到對方随聲附和的聲音:其實河南人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差;其實中原還是有點文化的;其實有些河南人還是蠻可以的。。。。。。呵呵,盡管挽回了一點面子,但聽起來依然怪怪的。 我是洛陽人,生活中工作中我都不騙人,也沒造過假,更沒偷過井蓋兒,也自認為不是土裡土氣的小家子樣,(注:土裡土氣是傳說中亦或是影視劇裡給河南人強加的形像),做着一份正經事,追求着一份光明理想,暫時沒遇到過别人有意或無意向我吐過口水,算是一種幸運吧。
每次回老家,列車一進入河南境内,便會頓生無限的親切。立馬振作一下精神,無論春夏秋冬,看不夠自已的故土,我喜歡華北平原開闊的視野,望去一馬平川,熟悉的泥土莊稼,一切那麼合眼合心。田野裡忙碌着的農民,有着父輩們的影子,讓我心裡貼近又貼近。河南是農業大省,我便踏踏實實的擁有了農民,農業,農村的經曆。十八歲時考上大學,脫離了農民的身份;而後就業成了一名人民教師便遠離了農業;再而後南下定居廣東也算是正式脫離了農村。但脫不去的,是帶有農字的根,樸實無華,是出身賦予我的最大的優勢。從來都這樣認為,有個農民的出身和對農村的熟悉,是上帝給予我的最寶貴的财富。 中國是農業大國,河南是農業大省,中國是文明古國,河南也有着久遠的中原文明,有人說河南是中國的名片,河南人最準确的代表了中國人,我表示認同。
每次回到了家裡,親人們噓寒問暖,鄰裡們探問近況,朋友們電話洗塵,一時融化了路上的種種颠簸。難得回趟娘家,讓我幾天幾夜不睡覺都可以,街邊的石磨,村頭的小河,上小學的校園,我都要去看看。兒時喜歡的小吃,總要花幾塊錢多買幾份,教着兒子學着吃。 用河南話诙諧,用面食養胃--------是我的兩個生活習慣。閑暇時,老公和兒子跟我學說河南話,聽他們講得不倫不類,我就用河南話取笑他們。沒想到的是,我的母語本身竟也是充滿着幽默。餓了,煮面條給他們,兒子慢慢也喜歡面食了。
2006年底駕車回老家,那時也沒有導航,因不熟悉線路下錯了高速,最後繞道許昌登封,也不知是省道還是國道,在一個不知名的路段,遇到有人群堵路,走近了才看到,地上平躺着一個人蓋着白布,三五個人跪在地上,另外十來個人攔車收費,說是村民被撞車主逃逸,沒辦法隻能這樣。因為收的也不多,見别人都給了,我們也便交了10塊錢。再往前面走了約一二十公裡,又看到人群堵路,一模一樣的場境,隻能苦笑了,确認是騙子,但别人都給了,趕上過年,都不想惹麻煩,這次交的是5元。再往前走到了少林寺附近,忽然被一輛面包車追上,并着我的車,他們車窗搖下,朝着我們喊,似乎是說我們東西掉了,我們同車所有人都一下子反應過來,之前曾聽說過有老鄉在少林寺被碰瓷的經曆。于是加速跑開,大概他們看我是廣東車牌才下手的吧,可惜他的面包車追不上我的轎車,跟了一會兒就放棄了,沒有實施成功,卻讓我真真正正領教了老鄉們的厲害。
老公憤憤的嘴裡絮絮着說河南人如何如何,我隻好扭着頭裝作沒聽見,欺生是個千古話題。 這些其實不防礙我思念家鄉,完全是兩碼事。我的親人在河南,我的口胃散發着熱戀面食的信息,盡管在外面普通話成了交流語言,但永永遠遠,說得最流利的還是河南話。我已經完全不在意外面人如何評價河南人了,随着文明的發展,地域歧視正在慢慢消失,提起河南,隻一個字: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