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教養沒有“最好” 隻有“最适合”

教養沒有“最好” 隻有“最适合”

母嬰 更新时间:2024-11-24 14:10:51

  走在地下書街的路上,翻起琳琅滿目的教養書籍,讓我不禁想起了往事。

  自從領悟了教養這檔事,堅持對孩子“不打、不罵、不批評、不指責”,從那之後開始思考且摸索着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方法。于是我看了相當多的教養書與親子文章,心想這些都是專家學者的嘔心瀝血之作,照着做一定不會錯。

  後來,我看到一本是教怎麼與孩子講道理的教養書。于是從澤澤兩歲之後,我就開始與澤澤講道理。

  哭鬧了,我講道理給他聽;生氣了,我講道理給他聽;耍賴了,我還是講道理給他聽。然而,卻發現講完道理之後沒多久還是會再做同樣的事情,并不會因為我的好言好語就立刻明白懂事。

  于是,我講道理的時間~越來越長,深深地認為我不打不罵,至少我可以把道理灌輸在澤澤的腦中吧。

  有一次,澤澤與小朋友借玩具不成,一生氣就出手打了對方一下。哭聲傳開了,大人跑來關心了,我也把澤澤抓來講道理。我嚴厲地看着他:“剛剛發生什麼事情?”澤澤小聲說:“我打人。”我一聽到澤澤又打人,整個心就煩躁了起來。“爸爸已經跟你講過很多次了喔,不可以打人,打人對方會痛會難過。而且這個東西是他的,我們都要問。如果對方不借,我們可以想别的方法,我們可以交換、可以輪流等很多方法,就是沒有打人啊。知道嗎?”我講完這麼一大串後,就看澤澤點了點頭說:“知道。”我立刻反問:“知道什麼?”澤澤愣住了,一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模樣。我接着說:“沒關系,爸爸再說一遍。”就這樣,一遍一遍再一遍,直到澤澤可以自己說出了些重點之後,我才讓他離開,最多有長達20分鐘之久。

  此時我心想,我的道理已經深植在澤澤的腦中了,那記得就應該可以做到吧。此時,我才剛走回客廳不久,又聽到孩子的哭聲,我轉頭往孩子玩的地方一望,隻見澤澤兩眼哀怨地看着我,手中拿着玩具像現行犯般的被我抓到。我歎了一口氣,心想:“我不是已經不打不罵了,還都照着書上做,為什麼找不到最好的教養方法呢?”

  先了解孩子,再來對孩子做教養

  直到有一次,我叫澤澤過來講道理的時候,澤澤起了身往我這邊走過來的同時,居然翻了白眼,一臉很無奈的模樣。我沒有對着澤澤大罵“你這是什麼态度。”我反而開始反思“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反應?”

  後來我懂了,我自認為對他好的講道理方式,對于他卻是一種啰嗦與處罰。我自認為是灌輸觀念給澤澤,其實當時才快三歲的他,不管是詞句上的理解力與時間上的專注力而言,都無法承受我這種長時間的轟炸,所以理所當然還是會一犯再犯,因為當時被我講道理的澤澤,滿腦子應該隻想逃離吧,難怪會有翻白眼的無奈表情。

  于是我恍然大悟,原來在教養孩子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孩子。

  因為“了解孩子比教養孩子重要”:了解孩子每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能力;了解孩子以與生俱來的獨特個性。了解孩子與我們長期相處的習性。

  了解孩子之後,進而找到最适合彼此個性的方式來處理。我領悟了之後,調整自己的心态,以孩子的角度與高度來做适性教養,而非一味的把看到的理論套用在我跟孩子身上。

  面對才快三歲的澤澤,詞句上還無法有太深的理解,所以我用澤澤這年紀可以聽懂的方式去說明;三歲孩子的專注能力本來就比較短暫,于是我縮短對澤澤講道理的時間,待澤澤再大一些的時候,再慢慢的拉長到我與孩子都可以接受的程度;理解三歲孩子的情緒控管尚未穩定,願意等孩子情緒發洩完了再繼續講道理;知道澤澤屬于忘掉比記住還容易的個性,于是把澤澤發生的每一個狀況都當成第一次,不會因為孩子一犯再犯而生氣。

  我試着改變與調整之後,這個效用出乎意料的強大。因為~我更加了解孩子了,也更加知道怎麼與孩子溝通,再摸索出最适合我與孩子的教養方式,讓我們與孩子之間,不會因為管教上的“想要為孩子好”,卻反而讓“關系變得不好”。隻有“先了解孩子,再來對孩子教養”,才可以既讓孩子好,也讓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好。

  每個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個性

  澤澤長大了,妹妹花寶出生了,花寶也到與澤澤當時相同的年紀時,我發現沒有辦法直接把對澤澤的這套放在花寶身上。花寶的語言能力比同年齡的澤澤發展得快,我在跟花寶講道理時,花寶會辯解、會找理由也會故意講反話想讓我動怒。花寶在個性的堅持度上,比同年齡的澤澤更加的具有持久力,往往澤澤哭鬧的5分鐘的事情,花寶可以堅持到10分鐘甚至20分鐘。一開始,的确會有澤澤比花寶好帶的想法,會對花寶失去耐心,甚至說出“哥哥以前都不會這樣”的比較話語。

  于是我再次回到“先了解孩子,再來對孩子教養”的心态來看待花寶,恍然大悟般地自省,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個性,所以面對每個孩子就要用不同的教養方法,即使是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也一樣。

  換句話說,我要與花寶重新一起磨合出最适合我與她的教養方式。而非把對哥哥的公式套在她身上。

  教養,沒有“最好”隻有“最适合”

  我們聽到、看到、讀到或學到的教養法,相信都是好的,但不一定全然都可以百分之百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畢竟這些教養法,是從教科書或是作者自身的經驗上所得來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與孩子。然而并非就不需要再看教養書了,而是我們要從這些教養書及文章上,學到教養孩子的觀念、大方向與大原則。

  “不打不罵,對孩子講道理”是個大原則、“引導孩子”是個大方向、“有了孩子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是個觀念。這些絕對都是正确的,但實際的做法以及細節的調整,依然要靠着我們與孩子在相處上去磨合及摸索。相信着通往這條正向的道路上,有着各式各樣的風景,一個孩子就屬于一種景色,至于要怎去欣賞,就要看我們父母自己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