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第一年總會遇到許多慌亂時刻,其中喝奶就暗藏學問,尤其是寶寶溢奶、吐奶時,就擔心寶寶是否沒吃飽?到底還能不能再喂?
有一名6周大的男嬰(化名洋洋),從月子中心回家後,爸媽觀察到他一天大概有2~3次餐後吐奶,有時甚至餐前也會吐,但大多為溢奶狀況而非噴射狀嘔吐,新手爸媽為了減緩洋洋的吐奶情形,降低寶寶奶量仍未改善,擔心是否有胃腸道疾病,急忙就醫。
洋洋是足月出生且當時體重3000g,看診時體重已達4200g,每4個小時約可吃100~120c.c.奶,每天可換五片以上尿布,顯示其尿量表現佳,吸收良好,加上洋洋并無腹脹、嘔吐物含血絲或活力低下等問題,最後診斷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
6、7成新生兒有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狀況
一般健康的新生兒都可能出現生理性胃食道逆流,因為新生兒的胃在第一天隻跟一顆小彈珠一樣大,胃缺乏彈性,喂得太多就會溢奶;到了第10天才會跟乒乓球一樣大,約可容納60~80c.c.的奶量,大部分寶寶滿月後奶量就可達100c.c.左右。
由于喂食後胃部被撐大,會增加短暫下食道括約肌松弛的發生,使得胃内的奶容易逆流回食道,甚至由嘴巴或鼻子溢出,但随着年紀增長,寶寶的胃容量慢慢增大,到了6個月後會加入稠狀輔食,其坐着或站立的時間增加,減少短暫下食道括約肌松弛發生,生理性胃食道逆流便會逐漸改善。
根據統計,約6~7成的4個月大嬰兒每天至少吐奶一次,通常會到7~12個月才會逐漸改善。若嬰兒出現頻繁溢奶、吐奶時,應就醫鑒别診斷是生理性胃食道逆流或是疾病引起。
頻繁溢吐奶,伴随這些症狀要注意!
除了最常見的生理性胃食道逆流,嬰兒溢吐奶還有其他可能的緻病因素,如:蛋白過敏、幽門狹窄、腸道阻塞、腸道扭轉、先天性巨結腸症、先天性代謝異常、急性腎上腺不足,以及病理性胃食道逆流等。
寶寶是否有上述疾病之可能,不應憑吐奶次數、多少判斷,而要注意其嘔吐物是否含有血絲或膽汁(偏綠色)、喂食困難、體重增加不佳、呼吸道症狀、活力下降等情況,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不過如果像洋洋的症狀,吐奶時并無表現不适,神情平和,且活動力十足,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5招改善生理性胃食道逆流
對于确診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的嬰兒,提供以下5招可以緩解嘔吐狀況的小秘方給家長參考:
1.少量多餐的喂食方式
減少胃部容量負擔。大家都知道寶寶應少量多餐,但這并非指可以減少奶量,而是稍微減少每次喝得奶量,但必須多增加1~2次喂食次數。
2.頻繁拍嗝
拍嗝可以将空氣排出,減少腹壓就能降低吐奶機會。若寶寶有生理性胃食道逆流情形,也不宜減少奶量,可以在喂奶中途拍嗝,拍完嗝後再繼續喝完。以一餐已經可以喝到120c.c.的洋洋為例,120c.c.不用一次喝完,可以喝一下後拍嗝,拍完嗝再慢慢喝完。
3.喂奶完保持直立的姿勢且避免激烈活動
喂完奶後不應直接讓寶寶平躺,應先保持直立姿勢,讓括約肌不會受到刺激而放松,進而造成胃食道逆流。此外喂完奶後也要避免跟寶寶玩太過激烈的遊戲,如:高舉等,不讓寶寶情緒過于高漲,因為笑得太過激烈或憤怒大哭,都會增加吐奶幾率。
4.睡覺時仰睡且擡高頭部
喂完奶拍完嗝後,寶寶的睡意正濃,但要注意,将寶寶放上床上時應采取仰睡姿勢,且墊高身體,從屁股到頭部呈30度角(頭高腳低)。
5.避免尼古丁接觸
研究證實尼古丁會造成括約肌放松,胃部排空速度慢,因此家中最好不要有人有抽煙習慣,即使要抽也應到戶外,不接觸寶寶。
最後提醒,若寶寶出現頻繁溢吐奶時,應就醫鑒别診斷,生理性胃食道逆流随着年紀的增長,逆流的狀況有很大機會逐漸改善,調整生活習慣也可緩解溢吐奶狀況。不建議家長自行減奶,對于改善溢吐奶的情況并沒有幫助,反而嬰兒可能因肚子餓哭鬧激動增加吐奶的幾率,且整天奶量不足也會影響生長,恐怕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