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凍傷後如何治療

凍傷後如何治療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4 14:37:43

  氣候因素凍瘡發生于寒冷的時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戶外玩耍,或到戶外沒有注意做防寒防護的孩子容易發生的一種皮膚病。當身體較長時間處于低溫和潮濕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其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如腳趾。

  氣候因素:寒冷的氣候,包括空氣的濕度、流速以及天氣驟變等。潮濕和風速都可加速身體的散熱。

  局部因素:如鞋襪過緊、長時間站立不動及長時間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熱量減少,導緻凍傷。

  全身因素:如疲勞、虛弱、緊張、饑餓、失血及創傷等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适應能力,使局部熱量減少導緻凍傷。

  凍傷治療凍傷的肢體應迅速在溫水中使之溫暖,水的溫度要護理人員的

  溫水處理

  手能忍受(不超過40.5℃),要小心避免燙傷失去知覺的組織。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離去接受醫療時,不要解凍。外傷(如行走)可進一步加重解凍組織的損害,若再冷凍肯定會嚴重受損,但被凍的時間越長,對以後組織的損害越大。若受凍部分不立即解凍,則應輕輕地清潔,保持幹燥,用無菌繃帶保護,直至溫暖解凍,這種較為穩定的辦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異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應全身保暖。

  在醫院内進行總體檢查期間,應迅速将肢體置于大容器内溫暖,水溫保持在38~43℃。回暖後,微波測溫,激光多普勒流量測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檢查可用于檢查周圍循環,以指導治療,改善預後。預防感染很重要,若壞疽是幹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濕性壞疽,像浸泡足一樣,可能被感染;應該應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種不是最近進行的,則應給予破傷風類毒素。

  溫暖後,肢體應保持幹燥,暴露于暖空氣中,盡可能做到無菌。大多數病人有脫水和血液濃縮;應口服或靜脈滴注補液,并恢複電解質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療法并不一緻,但目标是恢複循環,使細胞損害減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異丁洛芬和丁咯地樂(buflomedil)。較強力的動脈内或靜脈内給藥以及化學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現已很少應用,但對晚期灼痛還是有用的。營養和精神狀态需要特别關心,手術應盡可能推遲,因為黑色硬殼常可脫落而留下活的組織。“正月凍傷,七月手術”是一句正确的格言。最好的長期治療是漩渦浴及浴後輕輕擦幹并休息。對凍傷後長期持續存在的症狀(如麻木對寒冷過敏)尚無治療辦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