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袁曉強/圖
“港中旅”撤離嵩山,在很多登封人看來,這是一條必然之路,隻是時間早晚問題。
其實,早在“港中旅”入駐嵩山景區伊始,就鬧出了“少林寺上市風波”,後來甚至發生了5A景區摘牌危機、少林景區“奪權”之變。這一切似乎都預示着“港中旅”的入駐,并沒有征服登封相關各方的人心,而抛售資産、轉讓股權、撤離嵩山,隻是曆史的選擇,早已命中注定。
(少林景區入口處牌坊)
【上市風波】
2009年12月,也就是“港中旅”入駐嵩山之際,一份由登封市政府和“港中旅”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書》以及一份《登封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被媒體意外曝光。
相關内容顯示,雙方确定斥資一億元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簡稱“港中旅登封公司”)”,少林寺門票經營權等嵩山少林景區資産被登封市作價4900萬元入股,占股49%,港中旅作為控股方占股51%。
“港中旅登封公司”授權從事嵩山風景名勝區綜合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包括少林寺在内的嵩山景區諸多門票收入全部收歸港方控股的新公司“港中旅登封公司”,不再是之前少林寺和相關部門分成。更加引人關注的是,新公司“港中旅登封公司”拟于2011年上市。
(康熙皇帝題寫的少林寺匾額)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少林寺上市”風波由此而起,而少林寺毫不知情。
不明就裡的網友,開始惡意攻擊少林寺和釋永信方丈,罵聲不絕于耳。在此情況下,少林寺不得不公開發布《捍衛寺院完整傳承,抵制肢解瓜分少林遺産》的聲明。
身為方丈的釋永信,内心非常焦慮。他說,少林寺上市的可怕程度,比1928年火燒少林寺還要厲害!
“一旦上市了之後,失去了少林寺的知識産權,少林寺發展佛教事業、弘揚佛法的事情就很難堅持下去了。”釋永信說,師父把少林寺的當家權交給他,而他一再承諾,要對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負責,若上市,等于說就是在他這一代毀了整個少林寺。而他也多次發聲,原則問題不會讓步。
(少林寺大雄寶殿)
随着事件的發酵,2009年12月31日,登封市政府在鄭州舉行新聞發布會,時任登封市市長鄭福林辟謠說,合資公司“港中旅登封公司”成立後,将會做到“三個确保”和“四個不變”,保證少林寺不會上市。
有意思的是,直到此次“港中旅”離開嵩山,“港中旅登封公司”也沒有按照當初的規劃上市。
【摘牌危機】
在“少林寺上市”風波中,“港中旅”在嵩山開局。
然而僅僅一年之後,也就是2011年10月下旬,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暗訪複核小組來到河南,暗訪5A景區。他們發現,地處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的少林景區,在遊覽環境、旅遊接待設施、旅遊秩序、管理服務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與5A級旅遊景區标準差距較大。
(少林寺内“天下第一祖庭”匾牌)
2011年12月4日,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向少林景區下達“整改通知”。
暗訪調查報告顯示,少林景區存在的問題有四大方面,分若幹小項。如第一大方面:整體旅遊氛圍不佳,與禅宗祖庭需要的莊嚴肅穆文化和5A級旅遊區細緻服務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
針對這些問題,報告也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意見。通知要求,必須于2012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并将落實情況上報。否則,将摘取5A景區這一金字招牌。
随後,少林景區開始整改,2012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受“摘牌危機”影響,少林景區遊客人數下滑。
(少林寺院一景)
當時,登封市旅遊局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市各景區(點)共接待中外遊客14.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5%,門票直接收入572萬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9.1%。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正是被國家旅遊管理部門要求整改的少林景區,該景區2012年春節的遊客接待量為6.1萬人次,該數據比2011年下降了41.8%,門票收入則下降了13.7%。
多位知情人表示,“港中旅”拿下嵩山景區一年多,就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輕投入、重效益甚至是不投入,隻掙錢的後果。
“我們來登封這兩年中,很多工作還處于磨合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我們正在整改。”時任“港中旅登封公司”總經理錢國平這樣回複記者。 而時任登封市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裴松憲說,登封市為此專門成立了由12人組成的專案組,對景區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控打擊。
【奪權之變】
少林寺“上市風波”、“摘牌危機”之後,“奪權”之變接踵而至。
2013年7月1日上午,由港中旅登封公司管理的嵩山少林景區售票處等相關部門,被登封市“強硬”接管,其他相關單位也接到了登封市政府部門的接管通知。
(少林景區售票處)
了解内情的登封市相關人士告訴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登封市有關部門和“港中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忍無可忍的登封市決定強行接管少林景區售票處。
但到了第二天,登封市政府接管景區售票處的工作,卻因出現變故而蹊跷“夭折”。
一位了解内幕的人士透露,登封市政府接管當日,港中旅登封公司一位高管立即向“港中旅”總部彙報,随後登封市在有關部門幹預下,此次接管行動夭折。
“雙方各打五十大闆,登封嵩山管理委員會和港中旅登封公司的兩個主要領導被調離,從而為奪權之變畫了句号。”這位知情人說,盡管這場“奪權”之争在很短時間内就被平息,但問題得以暴露。
談及此次“奪權”之争的原因,登封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住建部對少林景區要求限期整改可能是導火索,而根源還在于港中旅沒有兌現投資承諾而引發雙方合作不愉快。”
雙方合作初期,“港中旅”曾宣稱,計劃3年内投資8億元至10億元,開展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旅遊産業項目開發。然而,到了第三年,非但沒有投資,等來的反而是“摘牌危機”,引發了公衆對港中旅的質疑,繼而爆發了“奪權”之變。
【命中注定】
“港中旅”入駐嵩山景區,從少林寺“上市風波”到5A景區“摘牌危機”,從國家旅遊主管部門要求限期整改到“奪權”之變,表面上是對“港中旅”輕投入、重效益的指責,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利益分配和權力布局問題。
(少林寺大雄寶殿前的香火)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宗教政策保障下,釋永信帶領少林寺走上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之路,少林寺成為國家的一張文化名片,更是登封旅遊的一塊金字招牌,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圍繞利益分配的糾葛,在“港中旅”入駐嵩山景區之後,愈加複雜。
此前,在以少林寺為核心的少林景區門票收入中,少林寺和地方政府三七分成。但雙方矛盾不斷,少林寺曾稱門票收入分配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
但随着“港中旅”的介入,利益分配機制出現了新的問題。居于控股地位的“港中旅”,開始主導這場利益分配,并逐漸引起合作方不滿。
曾在登封市文旅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的一位知情者告訴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由“港中旅”和登封市合資成立的港中旅登封公司,其經營管理應歸董事會領導,但合資公司主要負責人單方面側重于向港中旅集團負責,甚至出現了兩年不開董事會的情況,忽視了登封市的相關權益,引起了登封市的不滿。
“股東雙方信息溝通不暢,緻使合資公司經營理念、策略、方法等與景區實際嚴重脫離。可以說,從港中旅接手嵩山景區開始,就埋下了隐患。登封人都希望港中旅早點走人,而港中旅則手持嵩山景區這個金字旅遊招牌,掙了不少錢,如今旅遊業受疫情沖擊嚴重,港中旅一看勢頭不對,拔腿就跑,一點都不意外,這是命中注定的事兒。”這位知情者說。
爆料、維權、尋找、求助,請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16603712315、(0371)65830000,歡迎您随時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