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我20多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剛畢業沒多久不久就面臨着買房子,然後買房子的時候就需要貸款,當時對于貸款這個事情了解的并不多,然後在辦理的過程當中才知道需要提供個人的信用報告。
這個時候我才對于信用有一點點的了解。20多歲的時候才對信用這個概念有所接觸,那麼我的情況是不是代表了很多中國年輕人的一個情況,就是不知道信用是什麼,也不知道怎樣建立個人的信用。
前幾天在讀書的時候讀到一本美國人寫的書叫做our kids,翻譯成中文就是我們的孩子。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案例,就是一個中産階級的家庭,父母有一個小男孩,然後平時就非常注重對這個小男孩的教育。因為家境比較優越,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是比較重視的,然後盡量提供比較優越的條件給孩子去學習各種各樣的除了常規課程以外的。
書中就講到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當這個小男孩長到16歲的時候,他非常想擁有一輛車,這個時候父母沒有花錢送給他一輛車。父母先是帶他去看車,了解各種車的價格,然後父母帶他看了一下二手車,最後确定了一個價格可以接受的車況有不錯的車子。
這個父母為什麼要這樣做,也許在我們很多中國家庭看來,如果還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需要用一輛車,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父母肯定是掏出全款給孩子購置車輛的。
但是這個狀态家庭的父母就不是這樣做的,他們認為如果想要給孩子建立信用最重要的,那麼就是要有所負債。
其實這件事情很簡單,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去看車,然後父母出錢給孩子買了一輛二手車,但是買的時候就說明了這個車子不是父母無償送給孩子的,小孩子通過自己的打工,然後償還車子的錢給父母。
雖然那個時候他也在上學啊,但是父母并沒有以為打工去賺錢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就不讓孩子去償還這筆錢。
車子你要用,但是錢也要還。孩子可以利用暑假或者業餘的時間啊,去送報紙啊,打一份零工啊,擦車啊,修剪草坪啊等等這些事情,去積累自己所需要的費用,然後定期的償還這筆貸款。
自己的父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這個時候建立自己的還款計劃,定期的償還父母的錢,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
同時在打工的過程當中,可以啊,更多的了解社會,積累社會關系,了解社會運轉,其實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這個簡單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我們中美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中有很多的不同。
我們老祖宗常常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就是你先是準備好了所有的工作,然後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然後從這個簡單的事例當中,我覺得老美不是這樣做的,他們是典型的先擁有,再去解決問題。擁有是最直接的,但是解決的辦法親身去實踐也非常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