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有見過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是用如此多的社會因素展現的。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部講述老師的電影,更是對于那個年代的懷念和記錄。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教不好的老師,每名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然而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作為教師不僅要從學習方面更要從家庭方面,經常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生活近況,從各個方面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健康的成長。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都很親切,第一次老師和學生見面時,他介紹自己的名字,作為一名男性,名字卻是宛秋(于謙飾演苗宛秋)。引起課堂一陣嬉笑,但是随即而來的便是苗老師的從嚴治班,這可讓從前散漫慣了的學生“苦不堪言”。
其實聯想到我們的學生時代,可不就是一個班裡有那麼幾個“搗蛋鬼”,愛打扮的女生,愛起哄的男生,早早的就展現出經商頭腦的學生,老師口中“唯恐天下不亂”的“品種”。這就是青春啊,這就是我們的學生時代。
跟普通教師一樣,老師都是喜歡優秀的學生不喜歡差生。所以新來的優等生安靜自然就受到老師的絕對重視。但是随着時間線的延長,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一步步的拉近。我們會發現,苗老師是真心的為自己每一位學生們考慮前程,甚至在自己被停職的時候仍然托人在上海買了最新的複習資料免費送給安靜,希望她能夠考上名校。
當苗老師第一次為了鼓勵即将高考的學生們将自己當年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中文系錄取通知書拿出來的時候,反映了多少那個年代的優秀知識分子的無奈與痛苦,這讓我想起了我身邊的一位奶奶,奶奶跟我說過,她年輕的時候就十分喜歡學習,當時她在市裡念女子高中,她的夢想就是:能夠考進醫學院,最後成為一名醫生。然而,因為一場變故,她沒能如願參加高考,而是被自己的父親送回老家等待她的是下放到農村去為了建設新農村而奉獻自己年輕的聲明。那會的獨生子女少,他們兄弟姐妹五個,除了她以外已經全部都下放了,她當時不肯,死命的東躲西藏,就這樣過了好幾個月,熬過了“下放的時間”父親也拿她沒辦法,最後相親嫁人了。
要說出現頻次最高的物件,那可當屬是苗老師的一輛自行車了。故事的開始是苗老師在新學期新買了一台自行車,學生為了“報複”苗老師破壞自行車,到後來,因為私辦補課班被教育局停職,把自行車借給安靜,但是她卻在去往縣長為老師求公道的路上引發了車禍,最終導緻與自己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
喜劇的标題結局卻是不如人意的,現實中,的确有不少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影響了一生的命運,有一些是一陣子,有一些是一輩子。
80年代,白衣飄飄的年代,大家都有文化,都有理想。這部影片幾乎會讓每個人産生共鳴,盡管每個有共鳴的人回憶的那件事、那個人都是不同的,但對青春的那段回憶卻是每個人所共通的。
不管你是70後、80後、90後、還是00後,基本上高中歲月過完了以後,就再也沒有更讓你有集體榮譽感的歲月了。那些同學們發自内心擰成一股繩地和某人(老師、校委主任、班主任、校長…)“做對”的快樂;那些背地裡叫了無數外号的老師;那些後來長大了卻影響你一輩子的學習習慣;那些老師随口與教學無關卻影響今後人生的一兩句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