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天炎熱的季節,尤其到了7、8月份,更是容易出現中暑症狀,那麼中暑了怎麼辦才好,如何預防中暑,中暑的病因又是怎麼樣的,下面小編就為你一一解答中暑的知識,讓你在這個炎熱夏日,避免中暑的發生,平安度過今夏。
中暑怎麼辦
如果出現了中暑的情況,首先要快速的把中暑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喝一些冷的鹽水等飲用品,補充失去的水分和鹽分。
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腦損傷,故需積極搶救。
1.體外降溫
意思就是快速的降低身體的溫度,可以脫掉中暑者的衣服,用濕毛巾或者冷水澆在中暑者的身體,以此降溫。記住不要用冰水,這樣的話可能發生低血糖和打寒戰的病症出現。
但如其他方法無法降溫時,亦可考慮此方法,但此時需要監測深部體溫,一旦低于38.5℃時需停止冰水降溫,以防體溫過低。
2.體内降溫
體外降溫無效者,用冰鹽水進行胃或直腸灌洗,也可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體血液體外冷卻後回輸體内降溫。
3.藥物降溫
氯丙嗪有調節體溫中樞的功能,擴張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現寒戰時可應用氯丙嗪靜脈輸注,并同時監測血壓。
4.對症治療
昏迷患者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和褥瘡,須加強護理;提供必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以促使患者恢複,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吸氧;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補液速度不宜過快,以免促發心力衰竭,發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應的洋地黃制劑;應用升壓藥糾正休克;甘露醇脫水防治腦水腫。激素對治療肺水腫、腦水腫等有一定療效,但計量過大易并發感染,并針對各種并發症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中暑的病因
熱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内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種緻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
遇到高溫天氣,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要注意降溫。如高溫下發生出現昏迷的現象,應立即将昏迷人員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冷水反複擦拭皮膚,随後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若高溫持續應馬上送至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耽誤治療時間。
對高溫環境适應不充分是緻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氣溫度升高(>32℃)、濕度較大(>60%)和無風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缺乏對高熱環境适應者易發生熱射病。易發因素包括:
①環境溫度過高 人體由外界環境獲取熱量。
②人體産熱增加 如從事重體力勞動、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應用某些藥物(苯丙胺)。
③散熱障礙 如濕度較大、過度肥胖或傳透氣不良的衣服等。
④汗腺功能障礙 見于系統硬化病、廣泛皮膚燒傷後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預防中暑
1、衣着
外出時穿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切忌為了顯露身材穿着過于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2、飲食
夏天可進食含水量較高的蔬菜和新鮮水果,如生菜、絲瓜、冬瓜、黃瓜、西紅柿、桃子、西瓜、楊梅、梨等,用來補充機體丢失的水分。另外,飲用乳制品、果汁等亦是較好的選擇,既能補水,又能滿足營養之需。切忌為圖口爽而貪涼飲冷。
3、休息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增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4、出行
夏日出門前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此時必須外出,就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備足水和飲料。老人、孕婦及,心血管病患者,此時應盡可能減少戶外活動。此外,出行前備上十滴水、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藥品十分必要,以防應急之用。
結語:現在知道中暑是怎麼回事了吧,我們要學會預防中暑,在出現中暑情況的時候,更要科學的擺脫中暑情況,不要驚慌失措。在平時合理的飲食也可以避免中暑,多吃些西瓜等清涼之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