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個龐大的家族的詞語?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中“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将老”,意為詩人在上巳節的宴會上醉意朦胧中插花,卻對花說不要笑我老大不小還插花,因為最需要憐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而“春似人将老”是典型的比喻手法的使用比喻是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譬”,有解釋說:“舉他物而以明之也”,也就是根據聯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個成分,因這三個成分的異同和隐現,可分為明喻、暗喻(隐喻)和借喻三類,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形容一個龐大的家族的詞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中“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将老”,意為詩人在上巳節的宴會上醉意朦胧中插花,卻對花說不要笑我老大不小還插花,因為最需要憐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而“春似人将老”是典型的比喻手法的使用。比喻是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譬”,有解釋說:“舉他物而以明之也”,也就是根據聯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個成分,因這三個成分的異同和隐現,可分為明喻、暗喻(隐喻)和借喻三類。
明喻的特點為本體、喻體、比喻詞都出現,能明顯地看出是在打比方的比喻詞有“像”“似”“如”“若”等,“可憐春似人将老”在這裡就是明喻,以人的老去來比喻春天将要過去。暗喻又叫隐喻,從表現形式上來看,暗喻的本體和喻體常同時出現,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喻詞常為“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運用暗喻的詩句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隴頭一段氣長秋,舉目蕭條總是愁”……借喻是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以喻體直接代替本體,直接把本體說成喻體。如“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誤落塵網中”“久在樊籠裡”等。
比喻修辭的使用,可使事物形象或者道理生動可感,富有文采之美和感染力。需要注意,比喻與比拟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強調的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卻是利用事物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比拟包含拟人與拟物,如“醉裡插花花莫笑”就是将花拟人,而“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則是拟物。
而比喻和借代的區别實際上就是借喻和借代的區别。借代中借體表示的事物必須與本體表示的事物相關,如“壯哉昆侖方壺圖”,與王宰的山水畫都是畫作,所以這裡用來指代。另外,借喻可改為明喻,如“誤落塵網中”,指誤落進像塵網一樣的官場中;借代則不能,如“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以長安借代朝廷,而“浮雲”和“日”則是借喻手法,喻指奸佞小人和君王。
— END —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