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胎兒鑒定的秘密你知道嗎?

胎兒鑒定的秘密你知道嗎?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12 17:04:13

  胎兒鑒定的秘密你知道嗎?

  胎兒鑒定的秘密你知道嗎?

  B超的準确率有多高?

  “男孩還是女孩?”這永遠都是人們對那些腹部頗有些規模的孕婦表達關注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如果答案是“不知道”,那接着就是第二個問題,“沒去超超呀?”

  準父母們最喜歡對這種常見的“高科技”奉若神明,不少人還要心急火燎,找熟人托關系到醫院裡“超”上那麼一下。實際上B超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靠譜,當一位喜歡男孩的父親,當看到呱呱墜地的是個千金,不免大失所望。其實,判斷男女的并不是B超機器,而是站在機器後面的醫生。不過出于法律與技術上的原因,B超醫生對于這類要求并不總能滿足,B超室的牆上就赫然寫着“禁止非法鑒别胎兒性别”的告示。

  當超聲探頭在準媽媽塗滿凝膠的小肚子上滑過時,寶寶的超聲圖像便顯示在超聲醫生的屏幕上了。一般說來在8孕第18周時,如果是女孩,陰道、子宮、輸卵管都已經各就各位;如果是男孩,外生殖器也已清晰可見。在B超圖像上,男性生殖器是壺把兒狀,女性的則是花瓣狀。醫生判斷胎兒性别的依據很簡單——若存在壺把兒,那就是男孩;而若看不清壺把兒則不太好說。

  為何看不清會不确定呢?這是因為有時男寶寶的“那活兒”會因為在宮内的特殊體位而被身體其他結構擋祝有經驗的醫生也隻能聽之任之,一時難以判斷。所以B超判斷男嬰的準确度可達95%以上,而女嬰的準确度則隻有85%左右。

  觀察超聲圖像技術含量頗高,有經驗的超聲醫生會讓探頭更準确的對準胎兒的“那話兒”,成像更加清楚,性别判斷起來自然更加準确容易。面對同一幅超聲圖,經驗較少的醫生會在是男是女間徘徊不已,或許會将連接母親和胎兒的臍帶錯看成小雞雞。因此,B超雖然快捷無創傷,但對性别的判斷完全依靠外生殖器的形狀,如果醫生主觀判斷不準确,可能就會搞錯。

  一種不安全的鑒定方法

  有一種判斷胎兒性别的方法很準但很暴力,這就是“羊膜腔穿刺法”,一看到“穿刺”二字,大家就知道這是一種有創傷有危險的檢查方法,而且有可能造成諸如羊水栓賽、感染、出血、傷及胎兒的危險。若非醫學需要,千萬不要嘗試。

  所謂“羊膜腔”是胎兒在子宮内的生活空間,可以看作是一個密閉的遊泳池,池中充滿羊水。從胎兒身上剝落下來的細胞,會懸浮其中。胎兒到15周大時,每1毫升羊水就含有近萬個胎兒細胞。如果能把這些羊水細胞取出來,進行染色體(染色體是遺傳信息的主要攜帶者,存在于細胞核内)的分析,就能确定寶寶的性别了。

  196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匹州茲堡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斯蒂爾(Steele)和布瑞格(Breg)兩位醫生首次成功培養了羊水中的細胞,并從中确定了胎兒的染色體核型(所謂染色體核型,就是染色體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人有23對染色體,其中有一對性染色體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顯差異,其他22對染色體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使得以此方法進行胎兒染色體分析成為可能。現在也有熒光免疫原位雜交等技術方法,可以省去細胞培養的麻煩。

  穿刺法的程序也不複雜,醫生先用B超确定胎兒大小。胎盤位置,然後在肚皮上找好一個進針的點,并确定進針的深度;随後用專用的穿刺針經腹壁、子宮壁進入羊膜腔,确認是羊水後便可以抽吸了。羊水通常淡黃清亮,而檢查一般抽20—30ml。聽起來挺吓人?不用擔心,羊水在母體時刻吐舊納新下保持量的平衡,抽這個計量對寶寶沒有太大影響。

  随後是染色體檢測,人類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型,男性則為XY型。由于細胞的減數分裂,卵子均攜帶X染色體,而精子則攜帶X或Y染色體,Y染色體是男性所特有的。單獨檢查羊水細胞Y染色體預測的準确率可達90%以上。不過,最理想的方法是是将羊水細胞培養後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若羊水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就是女孩。如果發現性染色體為XY的細胞,那就是男孩,準确率接近100%。

  除了胎兒細胞,羊水裡的睾丸酮(一種性激素)也暗藏着胎兒性别的秘密,這種激素在男胎女胎的羊水中含量很不一樣。從妊娠4個月起,如果檢測發現羊水裡的睾丸酮水平高,則很有可能懷上了男孩。

  不過,羊膜腔穿刺的風險不能小看,要穿透準媽媽的身體,偶爾的失敗在所難免,幾率一般為0.5%—1%,有時因為位置沒找準确,可能“戲劇化”地抽出尿液;一旦誤傷孕婦的血管,則會導緻腹部血腫或休克。如果不慎穿刺在胎盤上,可能導緻羊水栓塞,短時間内危及母親的生命;若運氣極差刺傷了胎兒緻命部位,那孩子可能是保不住了……

  不可小觑的絨毛

  想過沒有?胎盤上的肉眼幾乎無法看清的絨毛,也可以用來判斷胎兒的性别,早在上世紀60年代,瑞典婦産科學家便提出在懷孕早期用絨毛做産前診斷的設想,由于絨毛組織位于胚囊之外且又具有和胚胎同樣的遺傳性,故早孕期絨毛活檢被認為是産前診斷的一個突破。不過真正将其變成現實的是我國專家韓安國,1973年他在全球第一次用“盲吸法”吸取絨毛,檢查胎兒性别取得成功。

  用絨毛鑒定胎兒性别,是因為絨毛細胞的染色體核型與胚胎一緻。當一個受精卵逐步發育形成胚囊,接觸子宮内膜的胚囊表面會出現一層滋養細胞,滋養細胞表面又會形成的許多絨毛狀突起,這便是絨毛。它們在懷孕第7~9周時會非常發達。若能采集到絨毛,進行細胞核型分析便能輕松弄清胎兒的性别。

  不過,最開始的“盲吸”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在無菌環境下,醫生将2毫米粗的帶芯細塑料管經子宮頸送入子宮腔内、胚囊之外,吸取少量的絨毛标本,随後進行絨毛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由于是盲吸,所以全憑醫生手上的經驗,不但準媽媽們會擔驚受怕,一旦遇到出血或盆腔感染,後果不堪設想。上世紀80年代末,醫生們開始使用超聲引導下的經腹穿刺絨毛活檢技術,現在已廣泛使用。在超聲圖像定位下,不但能看準位置,而且由于不再經過陰道,也減少了感染的發生。

  取得的絨毛組織經過标本制備和染色後,通過觀察細胞裡的X、Y染色體便能辨識性别了。在顯微鏡下,X染色體呈藍黑色,非常的醒目;而Y染色體則為橢圓形的亮點,猶如初秋夜空的北極星。這種方法準确性可高達90%以上。而且,絨毛細胞檢查術對孕婦也無太大影響,出生後的嬰兒也未發生任何異常,是一種較為安全和有發展前途的早期性别鑒定技術。

  性别密碼也藏在媽媽血液裡

  相對羊膜腔穿刺而言,根據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片段來判斷胎兒的性别,顯然更安全也更神奇。雖然胎兒遊離的DNA如何進入母體血液如今依然是個謎,但科學家卻真真切切的在孕婦血樣檢測出了檢測出胎兒DNA。而且伴随胎兒不斷長大,DNA濃度還會越來越高,并在受孕後8周達到高峰。

  這些DNA片段和胎兒性别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系呢?

  原來,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被稱為“SRY”的基因隻存在于Y染色體上,一旦檢測到它的存在,便意味着胎兒是男性,所以分離出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看看能不能找到SRY基因,性别疑問自然迎刃而解。和B超要等到胎兒足夠大時才能觀察性别特征不同,這種檢查手段在受孕後5周便可執行。

  孕婦的血液标本被抽出後,首先經過兩次高速離心處理,将上層的清液移入新的無菌管内,冷凍保存備用。然後應用試劑将上清液中的DNA提取出來,将其染色,放在在紫外燈下觀察。如果看到SRY的條帶意味着是男孩,沒有則表明是女孩。

  不過,這種鑒定方法可是地道的高端檢測,不但對技術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費用極為昂貴,臨床上很少有人選擇。一些地方也流行着“滴血驗胎”的說法,即從母體取血,根據中性粒細胞核鼓槌體數、胎兒淋巴細胞數等來查驗胎兒性别,但因為技術難度大、且準确性不高,所以不常采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