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新生兒臍帶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三個方面要重視

新生兒臍帶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三個方面要重視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24 11:06:07

  臍帶是鍊接胎兒和胎盤的,是胎兒從母體吸收和排洩代謝物的通道。寶寶出生之後,臍帶原本的意義就失去了。因此,寶寶出生後,醫生會将靠近寶寶一端臍帶剪下,留下一小段臍帶殘端。臍帶從剪斷到根部脫落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而剪去後的臍帶殘端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所以需要非常小心的進行臍帶護理。那麼,護理寶寶的肚臍究竟要注意什麼的?

  新生兒臍帶護理注意事項

  1、注意防水

  在臍帶的護理過程中,爸媽要特别注意保持臍部幹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濕。如果發現寶寶臍帶布濕了,應該立即更換,不要用髒手、髒布去摸、擦肚臍。尿布不要蓋到臍部,避免尿液或糞便沾污臍部創面。

  尤其是在洗澡的時,寶寶的臍帶濕了的話,應該先用棉棒擦幹,再進行護理。臍帶脫落前不要讓寶寶泡在浴盆裡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幹後再洗下半身。

  2、注意觀察

  臍帶進行結紮後24小時之内,爸媽要密切觀察有沒有出血。部分新生兒寶寶由于臍帶結紮的帶子變松,會有少量的滲液或者滲血。如果發現蓋在臍帶上的紗布被血污染或者濕透的時候,應該立即請醫生重新消毒結紮。

  3、注意消毒

  ①每天洗浴後都要用75%酒精消毒,從臍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

  ②新生寶寶臍帶脫落後,根部會有一層痂,痂脫落後,局部會有潮濕或者米湯樣液體滲出,這時候爸媽可以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淨。

  特殊情況:如果發現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以及臭味,臍輪紅腫,說明已經發生臍炎,應該及早找醫生治療,以防病情惡化。

  肚臍出血怎麼辦

  媽媽首先要觀察寶寶的臍周是否有紅腫,如果隻是單純有點滲血的話,問題不大。有的時候可能是護理不當所緻,因為衣物或者是被子的摩擦,把肚臍剛剛結的血痂碰破,導緻臍部出血。這個時候爸媽要好好護理寶寶的肚臍。給寶寶穿的衣服和被子一定要柔軟。

  出現肚臍出血的現象,爸媽要幹淨的棉簽幫助寶寶擦去血迹,然後再用消毒紗布包紮臍部就可以了。一般幾天後就可愈合,也沒有必要使用止血藥,但應注意肚臍幹燥。

  肚臍流水怎麼辦

  新生兒正在愈合的臍帶殘端經常會滲出清亮的或淡黃色黏稠的液體,這屬于正常情況。通常臍帶自然脫落後,臍窩會有些潮濕,并有少許米湯樣液體滲出,這是由于臍帶脫落的表面還沒有完全長好,肉芽組織裡的液體滲出所緻。爸媽隻需要用75%的酒精輕輕擦幹淨即可,大約2~3天左右臍窩就會幹燥。然後再用幹的紗布輕輕擦拭臍帶殘端,能加速肚臍的愈合。

  經過上述處理後,臍部仍流水不止,并且滲出的液體像膿液或有惡臭味,就屬于異常現象,爸媽應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便及時處理,以免引起感染。

  肚臍發炎怎麼辦

  如果寶寶的臍帶脫落較晚,臍帶的膠凍組織也會容易成為細菌繁殖的場所,會引起寶寶臍部發炎。肚臍發炎,剛開始會發現臍部和周圍組織會發紅腫脹,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有臭味。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腹壁蜂窩組織炎,形成膿腫、壞死,細菌可沿尚未閉合的臍血管侵入血循環,造成敗血症。

  如果寶寶肚臍發炎症狀不是很嚴重的話,爸媽可以幫寶寶用75%酒精擦淨,并保持幹燥清潔。

  當寶寶肚臍周圍的皮膚變得紅腫,用手輕觸時能感到皮膚表面輕微發熱,臍窩裡出現膿性分泌物,并帶臭味,同時寶寶還出現厭食、嘔吐、發熱的症狀,那說明寶寶的臍部已經化膿。膿液多的話,應該每天帶寶寶到醫院換敷料,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使用抗菌藥物。一旦形成膿腫,要切開引流,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臍帶不脫落怎麼辦

  胎兒出生後,臍帶被紮結,幾個小時候殘端會變成棕白色,以後逐漸幹枯,變細,變成黑色,最終脫落。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會依寶寶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後1-2周會脫落。假如寶寶的臍帶2周後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隻要沒有感染迹象,例如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爸媽就不用太擔心。如果有出現異常情況,建議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肚臍發紅怎麼辦

  在臍帶殘端脫落的過程中,肚臍四面經常會出現稍微的發紅,這是臍帶殘端脫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擔心。但如果肚臍和四面皮膚變得很紅,而且用手摸起來感覺皮膚發熱,那很可能是肚臍出現了感染,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臍疝:大多可自愈

  正常情況下生後18個月内,臍環可以繼續縮窄,因此,嬰幼兒臍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療絕大多數在2歲内自愈。有人統計随着年齡增長,腹肌亦越來越發達,臍環也逐漸變小而閉合,據統計生後6個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閉合而自愈。

  1、非手術療法

  一般無需任何處理。對個别愛哭鬧,屢發嵌頓者可試用。

  (1)壓迫法

  用适當長度的9—10cm寬的松緊帶,縫制成圓圈狀,令嬰兒平卧,還納臍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個乒乓球的凸面對準臍疝部,以松緊圈固定之即可。

  (2)膠布粘貼法

  可将稍大于臍環的硬币、扣子或圓木片用紗布包好,壓在臍環上,然後用寬膠布固定。膠布寬5cm,膠布經過的腰背部可内墊紗布,以免損傷皮膚,操作時先将疝内容物還納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虛狀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臍孔的閉合。一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個月,應注意局部皮膚的護理,每次粘貼時要使臍孔縮小,使之逐漸愈合。

  2、手術療法

  嬰幼兒正常發育時,臍疝能很快消失,僅有個别病例需手術治療,因此不應急于手術。

  适應證:有下列情況者可考慮手術:疝較大臍孔直徑在2cm以上;經1年的保守治療沒有治愈,年齡在2歲以上;已經嵌頓,内髒與疝囊有粘連;臍部疼痛,推測有大網膜粘連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