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人們開始學會享受生活,同時也都在尋找長壽的方法,讓自己多享受一下這個世界帶來的美好,那麼我們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長壽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長壽的方法
揭秘11個長壽的飲食習慣。什麼樣的人能長壽?我們聽過世界各地長壽老人的秘訣,媒體也不斷報道出醫學專家對長壽的新研究,但哪些适合國人借鑒?隻要堅持做到一下這些健康養生的飲食習慣,長壽對你來說也許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一、飯要稀一點
把飯做成粥,不但軟硬适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益壽延年有益。但老年人不能因此而頓頓喝粥。畢竟粥以水為主,“幹貨”極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同體積的粥在營養上和饅頭、米飯相差很多,長此以往,可能會營養不良。
二、飯菜香一點
這裡說的“香”,不是指多用鹽、味精等調味料,而是适當往菜裡多加些蔥、姜等調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覺來彌補味覺上的缺失。聞着香噴噴的飯菜,老年人一定能胃口大開。
三、蔬菜多一點
多吃蔬菜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老年人每天都應吃不少于250克的蔬菜。
四、菜要淡一點
老年人的味覺功能有所減退,常常是食而無味,總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來增強食欲,這樣無意中就增加了鹽的攝入量。鹽吃多了會加重腎的負擔,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幾率。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鹹食。
五、葷菜少一點
要葷素兼顧,粗細搭配,品種越雜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調味料)不應少于10樣。
六、質量好一點
蛋白質對維持老年人機體正常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的老年人,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應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為主。
七、食物熱一點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會影響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尤其在嚴冬更要注意。
八、數量少一點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為年輕時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會肚子脹、不消化。所以,老年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應比年輕時減少10%左右,同時要保證少食多餐。
九、吃得慢一點
細嚼慢咽易産生飽脹感,可防止吃得過多,使食物消化得更好。
十、早餐好一點
早餐應占全天總熱量的30%~40%,質量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不宜吃油膩、煎炸、幹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十一、晚餐早一點
“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人體排鈣高峰期是在進餐後的4~5小時,晚餐吃得過晚或經常吃夜宵,排鈣高峰到來時老年人可能已經睡覺了。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應在下午六七點,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
這是指因自身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給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結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殺等均與行為和生活方式有關。
1、行為因素:行為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幾乎所有影響健康因素的作用都與行為有關。例如吸煙與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髒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酗酒、吸毒、婚外性行為等不良行為也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2、生活方式因素:由于生活方式和不良行為導緻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
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占總死亡原因的61%。據美國調查,隻要有效地控制行為危險因素:不合理飲食、缺乏體育鍛煉、吸煙、酗酒和濫用藥物等,就能減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殘疾,2/3的慢性殘疾。
二、環境因素
強調人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強調健康、環境與人類發展問題不可分割。
1、自然環境:保持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和諧,對維護、促進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若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類社會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複。
2、社會環境:包括社會制度、法律、經濟、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職業等,社會制度确定了與健康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等。
三、生物學因素
遺傳——據調查,目前全國出生嬰兒缺陷總發生率為13.7%,其中嚴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萬人。遺傳還與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發生有關。
四、衛生醫療服務因素
指社會衛生醫療設施和制度的完善狀況。
在影響健康的四個因素中,環境因素起重要作用,其次為生活方式、衛生服務,遺傳因素雖影響較小,但一旦出現遺傳病,則不可逆轉。這四個因素彼此又有相互依存關系。
結語:看完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現在對于長壽的方法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健康康活到100歲,其實這并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隻要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長壽不再是夢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