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指從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就是說秋天,由于陽光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秋季的三個月中,人體肺氣當令。陽光和煦,碩果累累,氣溫漸降,氣候幹燥,由熱轉寒,即“陰消陰長”的過渡段。“秋冬養陰”是秋季養生的原則,是指在秋冬養藏氣,不應耗精而傷陰氣,從而适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為來年陽氣生發打下基礎。
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王國玮說:“秋季養生的關鍵在養肺潤燥。”
王國玮介紹說,中醫認為保護陰氣的關鍵是要“防燥護陰”。“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人津液,津液即耗,必現一派“燥象”,常易發生燥邪之患。此季節對應的髒器是肺,肺可呼吸,外合皮毛,且與大腸相表裡,當空氣中濕度下降,就會出現肺、皮膚、大腸等部位的“燥”為特征的病理現象。
肺為嬌髒,喜潤惡燥,無論是初秋溫燥,還是深秋涼燥,都容易傷肺緻病,調理進補當以滋潤為主,并根據天氣寒溫及個人體質狀況選擇相應涼性、溫性或平性食物或藥物,以達到滋潤益肺,祛邪強身之效。
王國玮介紹說,從五味來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勝酸,故秋天要減辛味以平肝氣,增酸味以助肝氣,防肺氣太過勝肝,而緻肝氣郁結。秋季飲食要盡可能少食蔥、姜、蒜、韭菜等辛味之品,多食些酸味果蔬,如山楂、檸檬、柚子、楊桃、芒果、葡萄、蘋果等。還有蜂蜜、芝麻、杏仁、銀耳、菠菜、豆漿等,有補脾胃、養肺防燥、潤腸通便的作用。
從養生來講,健康人士在秋季精神調養就是保持精神上的安甯,要達到這一點,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靜想收獲的喜悅,保持心神穩定,收神斂氣。要經常曬太陽,讓陽光給你溫暖,當情緒不好時要注意通過運動等主動去排解,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王國玮介紹,笑能促進體内器官健康,尤其對肺部特别有益。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恢複體力。輕松微笑時,發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氣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松。另外,肺氣下布還可使肝氣平和,從而保持情緒穩定。開懷大笑時,生發肺氣,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能達到心肺氣血調和之目的。
王國玮提醒秋季應更重視補水。秋季氣候幹燥,使人體大量丢失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髒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當然也可直接從呼吸道攝入水分。原理是肺“開竅于鼻”,通過吸入水蒸汽可以使肺髒得到水的滋養。方法很簡單:将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每次10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