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與公有雲相比混合雲有哪些優勢

與公有雲相比混合雲有哪些優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1:33:18

2022年6月6日,聯想集團發布混合雲品牌Lenovo xCloud。

與公有雲相比混合雲有哪些優勢(由公有雲轉向混合雲)1

聯想官方對其定位是戰略級孵化業務,表示将彙聚全集團之力深入布局。

本文結合當下混合雲的發展趨勢,圍繞聯想混合雲的具體應用案例,詳細解讀聯想集團将憑借怎樣的混合雲建設能力,征戰競争日益激烈的混合雲市場。

混合雲具備天然優勢 為企業戰略重心轉移保駕護航

近年來,重大不确定性事件頻現,迫使企業将戰略重心轉向增強業務的“彈性”與“韌性”上。

一方面,疫情催生了更多數字化需求,混合辦公及數字化業務正成為新常态。這使得高彈性的混合雲服務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礎。

另一方面,面對地緣政治引發的“去全球化”趨勢,企業在選擇雲服務時,必須考慮雲服務可能随時遭遇技術壁壘和數據保護,而協同多個雲服務的混合雲策略更能通過自适應的基礎架構來增強業務韌性。

正是敏銳覺察到混合雲的巨大需求,當前的混合雲賽道成為科技公司的必争之地。依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已有92%的受訪企業采用了多雲戰略,平均用雲數達5.3個。其中,使用混合雲部署模式的用戶比例高達82%。混合雲已成為國内企業用雲的主流模式。

聯想混合雲是聯想IT在全球化與複雜業務背景下的最佳實踐

作為國内制造企業中進行IT系統與資源整合集成最早、最全面的企業之一,聯想集團經過數十年研究與實踐,在内部形成一套滿足“全球化”與“雙态”業務需求的混合雲架構。

首先,聯想混合雲服務的全球化基因與生俱來。

自2005年并購IBM的PC業務線起,聯想集團開啟了十年雲化之旅。

目前聯想混合雲包含全球數十個公有雲專區,涉及阿裡雲、AWS、Azure等多個公有雲供應商,以及二十多個私有雲數據中心及邊緣數據中心,運行着聯想自研的私有雲平台,承載了研、産、供、銷、财等企業級場景的全部核心應用,保證了71,000 全球員工、200 全球辦公室、12 個聯想全球工廠、中日美三地研發中心的高效運轉。

全球化的混合雲建設過程中,聯想集團經曆了高穩定性區域網絡建設、全面覆蓋公有雲與私有雲聯通、網絡功能全球部署等多方面挑戰并逐一解決,積累了豐富的全球化經驗。

其次,“雙态IT”是聯想集團率先在中國提出的IT架構方法論。

聯想“雙态IT”聚焦于企業業務的穩、敏分析,幫助企業IT 部門采用傳統的集中式和新興的互聯網分布式等信息技術架構,構建一套穩态、敏态和諧共存的新型IT 架構。聯想集團對“雙态IT”的深刻思考催生出聯想混合雲的架構,繼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業務雲化方法論。

業務落地在聯想混合雲之上——CIS(消費互聯網服務)

聯想CIS(消費互聯網服務)是落地在聯想混合雲之上的典型案例。

它圍繞聯想智能設備打造消費互聯生态,通過“用戶 設備 雲服務”方式整體提升用戶服務體驗,提供聯想雲遊戲、聯想軟件商城、聯想電腦管家等聯想消費業務場景。

為滿足用戶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後端雲服務支撐和開發模式升級需求,聯想CIS全部采用混合雲架構開發部署,涉及IaaS、雲原生、多雲管理與智能運維多個平台與服務。

與公有雲相比混合雲有哪些優勢(由公有雲轉向混合雲)2

在業務訪問層面,通過全球智能調度系統,将絕大部分用戶訪問流量調度到公有雲,私有雲承擔少部分流量負載以及線路容災能力。通過線路合理調度,不僅節省了線路成本,而且業務抗 DDOS 攻擊的防禦能力也獲得了較大提升。

在應用層面,CIS 開發的無狀态應用都采用容器化部署,當私有雲或是公有雲任何一側發生應用故障,都可以快速觸發切換,将故障影響降低到最小。

另外,憑借公有雲的彈性算力可以快速承接突發流量,實現業務流量削峰填谷。

對于有狀态應用,例如 DB、MQ、緩存等等,考慮到數據安全以及應用集群穩定性需求,絕大部分部署在了私有雲,公有雲通過混合雲專線讀寫私有雲的數據,經過鍊路優化及合理的網絡架構,端到端延時可低于 2ms。

在雲資源管理方面,所有開發、運維、測試人員都使用多雲管理平台統一納管雲資源,提升雲消費體驗。

基礎架構現代化的私有雲

CIS的核心業務均部署和運行在聯想的同城雙活智能私有雲上。

聯想集團于2020年成功上線基于OpenStack的雙活私有雲,全面實現了數據中心、網絡、存儲、計算、服務5個層面雙活。數據中心間帶寬可達160GBps,在虛拟化層實測RTT<0.9ms。

與公有雲相比混合雲有哪些優勢(由公有雲轉向混合雲)3

聯想集團自研了基于AI算法的Auto-Failover引擎,從網絡、存儲、宿主機等多個層面來判定故障根因,當判定故障發生時,整個宿主機節點的疏散可在分鐘級完成。

賦能應用現代化的雲原生

CIS借助雲原生實現開發運維敏捷、靈活、開放、高彈性、高自治、高複用特點,全面提升開發者效能,實現應用現代化。

(1)跨雲部署,統一調度基礎設施資源

基于多雲部署的容器雲平台,保障應用高效得在不同的雲環境下部署,使得CIS業務應用能夠在同一平台下,使用同一套應用架構标準、同一套運維體系獲得一緻的應用運行體驗。

與公有雲相比混合雲有哪些優勢(由公有雲轉向混合雲)4

同時為業務提供金絲雀發布、灰度發布、藍綠測試等豐富的上線發布能力,使得業務用戶獲得互聯網式的體驗。

(2)高并發支持

CIS的業務流量特征是高并發、峰谷值差别大。數以億計的設備并發連接,原生Kubernetes負載均衡能力遠遠無法支撐,聯想集團通過自研發的容器流量直通技術和網絡架構設計,平穩地支持了業務的高并發流量。

(3)研發效率提升

由于面向瞬息萬變的終端客戶需求,CIS的研發時間緊任務重,同時團隊中大量的研發測試人員管理難度高。聯想集團基于價值流管理的DevOps體系,端到端的打通了研發流程中的所有工具鍊。從研發運維角度,大幅度減少了流程中的冗餘部分,提升了研發、測試、運維人員的效率。

與公有雲相比混合雲有哪些優勢(由公有雲轉向混合雲)5

從數據角度,統一的DevOps價值流分析,使得研發過程中的效能得到了有效的體現,研發管理人員可以有的放矢得針對研發流程進行改進和優化。

提供一緻用戶體驗的多雲管理

雲管平台為CIS業務提供統一的雲管界面,和異構多雲環境下的雲資源納管、編排交付、成本優化、安全合規等核心功能,為客戶提供一緻性的體驗。同時将每一筆混合雲上的花費計算得清楚明白,按需通過項目或者組織等不同維度整理成賬單,呈現給客戶。同時,還可以通過賬單優化,容量推薦,幫助企業避免雲資源的浪費,從而進一步節省成本。

提升運維現代化水平的智能運維

聯想集團自有一套協同的智能運維平台在支撐着混合雲基礎設施和CIS應用的穩定運行。智能運維以數據驅動的智能分析為大腦,任務驅動的自動化平台為手腳,實現對雲環境端到端的智能管理;通過CMDB對于混合雲環境上所有配置項的拓撲建模,并且進行海量運行指标和日志的收集處理分析,解決系統健康度AI預測難點,進行應用可靠度的預測和系統健康度評估,通過大數據與AI提升混合雲上業務的可靠性。

由公有雲架構向混合雲架構改造,CIS業務實現了“省錢、省心、省力”的全面優化:通過混合多雲和雲原生提高資源利用率、智能運維提高運維效率和多雲管理優化賬單與流量,CIS資源和運維成本有效降低超50%,每年可節省約1000萬元成本支出

基礎架構和應用的現代化使業務穩定性增強,業務可用性從99.7%提升到99.996%,全年故障時間小于20分鐘,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DevOps體系下,開發測試隻需要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效率極大提升,CSI業務研發效率提升超100%。

Lenovo xCloud将與客戶手牽手制定基于聯想IT智慧的戰略規劃

聯想CIS隻是聯想混合雲“内生外化”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事實上,在Lenovo xCloud發布之前,聯想集團已經具備了20年以上IT建設和治理、15年以上IT全球化、10年以上雲應用、5年以上智能化轉型經驗。這些仔細打磨過的IT治理與運維智慧的沉澱,結合聯想集團對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深刻體會和認知,最終凝聚成了Lenovo xCloud雲原生、智能運維、私有雲、多雲管理4大混合雲産品家族,9款通用混合雲方案。它追求的不是大而全的産品和服務組合,而是拿出在實戰中反複磨煉的精品,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以切身經驗反哺客戶。

目前,Lenovo xCloud已服務超過100家國内外行業TOP級用戶,覆蓋制造、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且與多家企業展開了戰略性長期合作,成為廣大政企客戶值得信賴的選擇。

以某新能源龍頭企業為例,聯想雲業務部門已同客戶并肩4年,成功交付了SAP解決方案、雲災備、雲原生平台、智能一體化運維平台等方案和服務。今年又與客戶共同制定了5年IT戰略規劃,為加速企業應用上雲,将在未來幾年全面推進混合雲平台的搭建和實施。Lenovo xCloud在該企業的落地,助其快速實現了IT全球化部署,促進了基礎架構、應用架構和運維的全棧現代化演進,有效保障了業務穩定性和連續性。

綜上,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如火如荼的當下,混合雲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值得每一位CEO、CIO深入研究并在企業中落地。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像Lenovo xCloud這樣在行業領軍企業中經過實踐磨練的混合雲産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則是企業務實穩妥、少走彎路的明智之選。依托于聯想集團“新IT”智能基礎架構之上的Lenovo xCloud将以全棧式方案服務,幫助企業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全面助力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