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玄奘之所以成為玄奘不是因為經書

玄奘之所以成為玄奘不是因為經書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8 18:09:54

玄奘之所以成為玄奘不是因為經書?玄奘提出的“五不翻”原則實際上就是音譯的原則,這一套原則不僅對當時的佛經翻譯有指導意義,而且對現代翻譯活動也提供了理論指導,是我國傳統譯論中的精華,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玄奘之所以成為玄奘不是因為經書?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玄奘之所以成為玄奘不是因為經書(玄奘佛經翻譯五不翻)1

玄奘之所以成為玄奘不是因為經書

玄奘提出的“五不翻”原則實際上就是音譯的原則,這一套原則不僅對當時的佛經翻譯有指導意義,而且對現代翻譯活動也提供了理論指導,是我國傳統譯論中的精華。

“五不翻”原則

據台灣學者曹仕邦考證,“五不翻”原則最早記載于南宋法雲《翻譯名義序》第一卷〈十種通号〉第一“婆伽婆”條,原文如下:唐奘法師明五種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羅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義故。三、此無故不翻,如閻浮樹。四、順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實可翻之。但摩騰已來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此處“不翻”并不是指不翻譯,而是說“不意譯”,而是音譯。一、具有神秘色彩的詞不翻,佛經裡有許多咒語,比如“陀羅尼”翻了則會失去其特殊的意義,所以不翻;二、含義多不翻,即一詞多義的梵文不翻,如“薄伽梵”一詞有六種意義,故保留原文,隻作音譯;三、此土所無不翻,即在譯語文化中沒有的事物概念不翻,如佛教中的“閻浮樹”是印度特有的一種樹,應音譯;四、順古不翻,即約定俗成的詞語應該遵循習慣采取音譯。如已有古人把某些佛教專用語譯出,如“阿耨菩提”,雖可再譯,但造成混亂,因此最好要照用古人翻譯,不再作新的翻譯;五、生善故不翻是指有些詞彙用音譯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則容易等閑視之。比如,梵文裡“般若”的意思和智慧差不多,但如果我們把“般若”翻譯成“智慧”就顯得輕淺。

簡單來說,玄奘提出的“五不翻”原則實際上就是“音譯”的原則。由于文化差異的原因,翻譯時,人們經常會在目的語中無法找到現成的對應詞,這時往往采用音譯的方法。英譯漢中音譯的現象非常普遍,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威妥瑪拼音和漢語拼音,如KungFu(功夫)、Kowtow(磕頭)等就是威妥瑪拼音的形式。

“五不翻”原則在翻譯中的應用

“五不翻”原則為音譯方法提供了一套準則,在現代翻譯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

1、秘密故不翻。對于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采取音譯,這一方法一方面能夠保持它的神秘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廣大的佛教信徒對佛的敬畏感,這對于佛教的發展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這一原則基本應用于宗教領域。在我們處理一些宗教詞語時要考慮采用這一原則。“但同時也必然會影響佛經内容的有效傳遞,比如像《大悲咒》這樣的大段陀羅尼,全文共84 句,也完全采用音譯,難免會令誦讀者隻知其聲而不解其意。”

2、多含故不翻。有的詞語涵義十分豐富,意義廣闊,在目的語無法找到對應詞能完整地涵蓋其所有意義,這個時候就要采取音譯的方法。比如,陰陽一詞,涵義寬廣,凡是對立的事物都可稱之陰陽,所以,目前采用的漢語拼音yin yang是比較妥當的譯法。還有“道”一詞,僅用“way”是無法解釋出“道”的意義,所以采用音譯的方法,譯為“Tao”或“Dao”都是恰當的。而對于“國學”一詞,很多人用“sinology”來解釋,但提到“國學”時,我們想到的都是中國人自己對這方面學問的研究,而提到“sinology”,我們感覺它是外國人對這方面學問的研究,因而,用“sinology”一詞翻譯“國學”是不妥的,我們可以采取漢語拼音“Guoxue”來翻譯。

3、此無故不翻。一事物為一種文化所有,而另一種文化沒有,這時就要采用音譯的方法。這類的例子很多,比如在翻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運動、食物、中醫、樂器等富有中國特色的詞語時,就可以采用音譯形式,如太極拳:taijiquan,粽子:zongzi,饅頭:mantou,餃子:jiaozi,二胡:erhu,琵琶:pipa,秧歌:yangge 等等。當然,在翻譯其他文化中僅有的東西時,我們也采用音譯的方法。比如,chocolate:巧克力,coffee:咖啡,brandy:白蘭地,ballet:芭蕾,waltz:華爾茲,aspirin:阿司匹林等等。

4、順古故不翻。對于一些約定俗稱的詞彙,如人名,地名等,已經廣泛傳播,人們已經知曉,為了防止混亂,我們要沿襲以往的翻譯。人名比如Shakespeare:莎士比亞,Hamlet:哈姆雷特。地名如澳門:Macau,香港:HongKong等等。當然,約定俗成并不是一成不變,随着社會的發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加深,有些譯法可以根據情況改變。如,北京曾被譯為Peking, 但目前Beijing這一拼音形式也和Peking并行不悖。

5、生善故不翻。有些有着特殊意義的詞彙,如果意譯,顯得輕淺,而音譯,因為保留了神秘感,顯得莊重,飽含敬意。比如,“推拿”一詞,被譯為massage就有損“推拿”這種療法在中醫學中的崇高地位,采用音譯法Tuina比較好。最典型的例子當屬“龍”的譯法。我們知道,“dragon”一詞在英文中的形象是兇殘的,邪惡的,所以把“龍”譯為“dragon”大大損害了“龍”在中國這一高貴,威嚴的形象。現在,已有學者建議把漢語中的“龍”音譯成“loong”,對此筆者十分贊同。

“五不翻”原則的當代意義

佛經翻譯理論是我國翻譯理論的開端,對後來的翻譯理論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玄奘所處的時代距今久遠,但他提出的“五不翻”原則卻對今天的翻譯活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不能不說玄奘是一位偉大的翻譯家。關于“五不翻”原則的優勢有學者總結了以下幾點:(一)簡短、易記,減輕英譯困難,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不适當的簡單對應而造成的歧義和誤解。(二)回譯成漢語更加方便。(三)有利于推廣漢語,減輕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困難。(四)可以完整保留和傳達中國傳統文化。

如今,我國的國力強盛,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大,一味采取意譯的方法不利于我國文化的對外傳播,音譯的方法對于讓别人學習了解我們的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文章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