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僅僅包括身體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凡對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動作出積極反應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作為支撐家庭與社會主體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通過這個标準來衡量自己的言行,這樣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了解自己
有一個人永遠跟我們生活在一起,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自我。孔老夫子說過:“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們隻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長處,我們會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們才會少犯錯誤,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面對現實
我們可能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我們的工作可能也不盡如人意;我們的愛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幹、體貼入微;我們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聰明伶俐、順從聽話; 我們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磨難……但是,我們隻有先正視這一切,接受這一切,在此基礎上,才有改變的可能性。隻有認清現實,接受現實,腳踏實地,我們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善與人處
人生活在由他人構成的社會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離開了他人,離開他人的幫助,人将無法生存。有心理學家統計,人生80%左右的煩惱都與自己的人際環境有關。對别人吹毛求疵,動辄向他人發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際交往的分寸,都将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承擔責任
除了襁褓中的嬰兒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工作。兒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擔家庭和社會的重擔,在工作中獲得謀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認和樂趣。所以,失業給成人的打擊不僅是經濟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會使人喪失價值感,帶來心理危機。能夠勇敢地承擔責任、從工作中得到樂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意大利着名畫家達·芬奇說:“勞動一日,方得一夜安寝;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而逃避責任、逃避工作隻能使人感到煩躁和悔恨。
控制情緒
情緒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開朗、自信和滿意的心情,善于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反之,經常性的抑郁、憤怒、焦躁、嫉妒等則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當一個人心理十分健康時,他的情緒表達恰如其份,儀态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