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因為行為有時略顯怪異,而且思維遲鈍,一定程度上與精神病者症狀相似,這也導緻了很多人常常會将兩者混淆,但其實精神病和抑郁症是有很大區别的。
一、主動與被動
主動求醫是抑郁症區别于精神病的一個标志。抑郁症患者主動求醫的方式與其他軀體病患有所不同,他們由于不清楚自身疾病,抑或有意無意地回避心理問題,因而,對心理(精神)專科望而生畏,多是選擇了大内科、中醫科等,并頻繁轉科。在醫生面前,雖然他們外在表現多為語少,吞吞吐吐,表達困難,但他們卻想說全講透,一吐為快,可又怕詞不達意,被誤解,因此,不少患者沉默寡言,這并非表示不主動合作,而是等待醫生為他們開啟心扉。還有些患者把事先想好的内容寫在紙上,以書面的形式向醫生訴說,這也是抑郁症患者主動求醫的一種非凡方式。
二、有效與無效
抗抑郁藥與抗精神病藥是兩類作用不同的精神類藥,當給患者使用其中某種藥物後,從療效上也可觀察和反思出診斷是否有誤。抑郁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無效的,他們及其家屬的普遍反映是藥物的副作用和病情的惡化。對這些患者進行生理和心理檢查後,也證實了這一點。
三、意念和妄想
在思維内容方面,抑郁症與精神病有着重要區别,這也是臨床上最易混淆的焦點問題。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有消極悲觀的意念,如困難、挫折、失敗、患病、自責、自罪、自殺等不良念頭。這些意念在重症患者身上可達到近似于妄想的程度,但與精神病的妄想症狀仍有不同,主要區别有二:其一、患者的意念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所處環境及事件有關,如青年的學習壓力、交往障礙、性困惑;中年的家庭、事業問題;老年的多病、孤寂等。
四、痛苦與淡漠
抑郁症與精神病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抑郁症患者在就診時,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痛苦,愁眉苦臉,沒精打采,憂心忡忡,不少患者未等開口講話就潸然淚下。當醫生了解、檢查病情後,會明顯感到患者的痛苦程度與症狀體征不符,具有明顯的誇張和情緒渲染色彩,這會使醫生往“精神異常”方面判定。其實,患者這種非凡的痛苦狀态,正是抑郁症心境低落、自卑等基本症狀的體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