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走路可以抗癌嗎?咱們完全不用羨慕那些每天開車的上班族,不開車不僅低碳環保,如果能每天走上1小時,且保持正确的走姿,你還能防4種癌,走路也會有健康回報,走路的正确姿勢也是一種健康養生的手段,走路的好處很多,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走路姿勢和疾病之間的關系吧。
走路的好處是很多的,而且有數據顯示走路抗癌的效果特别顯着。
走路預防乳腺癌
研究顯示,任何年齡段的女性堅持每天快走1小時都能使患乳腺癌風險降12%。另有研究發現,每周散步7小時的女性比每周僅散步3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低14%。
降低患腸癌風險
研究發現,每天走路1小時,可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風險。專家分析說,這或許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關。
防患胰腺癌
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可使患胰腺癌風險降低一半。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熱量過剩有關,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熱量。
抵抗前列腺癌
美國加州大學針對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進行長時間随訪後發現,快走能明顯延緩前列腺癌的惡化,每周隻需快走3小時,癌症惡化程度比不運動的人降低57%。原因在于走路可改善内分泌,調節激素水平。
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幾率降低30%;與跑步相比,走路對關節損傷小,能延緩關節功能衰退;國内外權威研究發現,每天堅持快走能有效預防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認知障礙等。
走對了功效加倍
走路有這麼多好處,但真讓它發揮實效,還得有五方面的講究:
姿勢:不能太放松。
正确的走路姿勢應該是擡頭挺胸,目要平視,軀幹自然伸直;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适中,兩腳落地有節奏感。
速度:每秒走兩步。專家認為,快走應保證每次40分鐘~60分鐘。
時間:下午四點後。
地點:道路平、空氣好。
準備:穿雙好鞋,做足熱身。
簡單的走路為何有這麼多好處呢?長時間、有節奏、速度相對較快的走路,之所以能改善健康在于六方面原因:消耗熱量,利于控制體重;促進下肢靜脈回流,保護心髒;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感,延緩衰老;活動筋骨,疏通淤滞脈絡;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使疲憊的大腦放松,恢複精力。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曹建民補充說,按正确姿勢行走,能帶動人體13塊大肌肉群同時運動,從而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最關鍵的是,走路是最安全的運動,老少皆宜。
走路貴在堅持
盡管走路益處很多,但真正做到每天按标準走路的人卻很少。我國18歲以上居民有83.8%不參加業餘鍛煉。《生命時報》記者街頭采訪發現,沒時間、沒力氣、沒興趣、沒毅力等主客觀原因,是人們不愛走路鍛煉的常見“借口”。
陸一帆分析說,現代生活節奏快,大家工作繁忙,每天抽出半小時走路鍛煉,确實比較困難;其次,适合健走的環境難找,馬路上交通擁擠,空氣質量差、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往往不分,小區裡也很少設有健走跑道;再次,很多人覺得走路沒有挑戰性,走一會就感到枯燥。
陸一帆建議,人們首先應該真正認識到走路的必要性,所有健身都是從心到身的過程,下定決心堅持,讓走路更具挑戰性和滿足感。走路時可帶個計步器,或下載有計步功能的手機軟件,及時了解走路進度和成果,更利于堅持。可以搭伴走路,或和朋友相約,或和家人同行,有利于相互帶動和堅持。當走路變成像吃飯一樣的固定環節後,你就會覺得一天不走都會難受。
走對了功效加倍
走路有這麼多好處,但真讓它發揮實效,還得有五方面的講究:
姿勢:不能太放松
曹建民指出,正确的走路姿勢應該是擡頭挺胸,目要平視,軀幹自然伸直;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适中,兩腳落地有節奏感。
速度:每秒走兩步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副教授苟波認為,快走應保證每次40分鐘~60分鐘。不少國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其實就是對鍛煉時間的量化處理,大概每秒走兩步。
運動講究循序漸進,剛開始鍛煉的人可先走半小時,再逐漸延長時間。快走時,心率應維持在每分鐘120次~140次,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身體狀況較好的中老年人通過快走可能達不到出汗效果,這時可輔助慢跑,走跑結合,達到健身目的。
時間:下午四點後
很多老人習慣晨練,但陸一帆指出,早晨濕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空氣質量不佳。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早晨鍛煉可能誘使疾病發作。
專家指出,下午4時以後和晚上是運動的最好時間,這時關節靈活,體力、肢體反應和适應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壓也較平穩。值得提醒的是,如選擇晚飯後走路,應在飯後半小時至睡前兩小時範圍内進行。
地點:道路平、空氣好。
公路邊不适合快走,車流量大,空氣質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沖擊力較大。
相比而言,松軟的土路和塑膠操場更适合,還要繞開施工工地和環境複雜的道路。北京安貞醫院心内科主任馬長生建議,最好在公園等空氣質量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護呼吸系統。
準備:穿雙好鞋,做足熱身。
陸一帆表示,準備工作也很重要,一雙合腳的軟底跑鞋,可緩沖走路時腳底的壓力,并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寬松舒适的運動裝和透氣的襪子也會讓身體更放松;随身帶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補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帶塊糖,預防低血糖意外。
為避免運動傷害,快走前應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熱身活動,防止因步幅過大、頻率太快造成拉傷。
全球都在号召“走起來”
“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美國心髒學會奠基人懷特博士總結畢生研究後如是說。早在22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将走路定為“世界最佳運動之一”,并呼籲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開始健走都不晚。
如今,步行運動已經風靡全球。美國最新調查顯示,世界範圍内,最愛走路的是澳大利亞人,每人每天平均走9695步;其次是瑞士人,每人每天走9650步;在亞洲,最愛走路的是日本人,每人每天走7168步。
為鼓勵更多人健走,各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值得我們借鑒。
在美國舊金山,政府将鼓勵人們走路視為第一城市發展項目,為此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改造現有人行道,盡可能地鼓勵人們多走路。
在英國,很多人加入了“走班族”,最有名的當屬前任首相布萊爾,帶頭動員百姓走路上班。英國甚至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權利”明确寫到了法律中,規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專用道。
在德國,各級政府專門修建了很多步行道,甚至比汽車道還寬,如被占用就面臨巨額罰款。為了響應健走的号召,很多德國企業每年獎勵走路上班的員工數百歐元的補貼。
在荷蘭,每年舉辦一次全球最大的“走路節”,已堅持100多年,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上萬人來此健走。
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生理學家認為,走路左腿向前邁時,脊柱會向右旋轉,右臂也會随之擺動。如果有人在行走時手臂不怎麼搖擺,可能意味着他後背的移動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後背疼痛和受傷。
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先從糾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裡對着大鏡子自我檢查。人在照鏡子時會不自禁地挺胸擡頭。然後在走路時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勢,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傾。
走路時的正确姿勢應該是,雙目平視前方,頭微昂,頸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後突,步行後蹬着力點側重在跖趾關節内側。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如何走路能夠抗癌已經完全了解了呢?走路可以抗癌對我們的身體也是相當有好處的,每天多走走非常有益健康,走路貴在堅持,當成了習慣也就給健康添了一份保障。希望小編今天的介紹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