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形容情況越來越糟,就常會使用“每況愈下”這個詞。
于是有人說,錯了,應該是“每下愈況”才對。
究竟如何,孰對孰錯?
首先,這兩個詞都有,隻是一前一後。
其次,兩個詞或有關聯,但含義各異。
南宋胡仔著有《苕溪漁隐叢話》。其《後集》二六卷曰:“子瞻(蘇轼)自言平生不擅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非盡如此,《後山》(陳師道)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缪耳。”
胡仔是當時的著名文學家,他在書中批駁陳師道所著《後山詩話》中對蘇轼詞的評論不盡不實。說陳師道才是“每況愈下”——越來越差。
這大約是使用“每況愈下”一詞的最早出處。
清代黃宗羲《吾悔集.外舅……葉公改葬墓志銘》雲:“自公雲亡,每況愈下,諸張時文,啞鐘不打。”
此“每況愈下”,含義同前。
“每下愈況”,則出于《莊子》。
《莊子.知北遊》雲:“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蝼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ti)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pi)。’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狶(xi)也,每下愈況。’”
這段講,東郭子請教莊子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于哪裡呢?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那也得說出具體之處才行。莊子說:在蝼蟻之中。東郭子說:怎麼處在這麼低下卑微的地方。莊子說:在稻田的稗草裡。東郭子說:這越發低下了呢。莊子說:在瓦塊磚頭裡。東郭子說:就更低下了吧。莊子說:在屎和尿裡。東郭子于是不吭聲。莊子說:先生所問,本來就沒觸及道的本質。一個名叫獲的管理市場之官員,了解豬肉的質量,踩踏豬腳的部位,越往下就越能知道豬肉真實的肥瘦情況。
莊子恣意汪洋,無人能敵。
其實,莊先生說得很清楚——“每下愈況”,指的是事物的根基性“底層邏輯”。
亦可知,“每下愈況”與“每況愈下”含義全然不同。
不過,後世衆多的人,認為“每況愈下”源自“每下愈況”。
或許是吧。
《詩.周南.桃夭》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這是一首祝賀女子出嫁的詩。“賦、比、興”,以桃花取喻美女。“夭夭”,“少好之貌”。“灼灼”,“鮮明貌”。
可是後人,将此詞改作了“逃之夭夭”。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十八回:“這麼一來,正中給了他的下懷,等各人走過之後,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許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辦大人坐了輪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這可算成語的“引申改義”之一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