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我放棄了。” “我努力又能改變什麼呢?” “算了,我永遠都不可能做到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孩子的口中聽過這樣的話?
在還沒努力之前就判定自己做不到,這可能是孩子患上了“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指:孩子在持續經曆失敗後,開始相信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處境。即使在有機會改變事态時,他們都顯示出無作為、束手無策的樣子。
這種心理,印度和泰國的馴獸師曾經利用過。
當馴獸師開始訓練小象時,會用鐵鍊把小象的一條腿綁在柱子上。
一開始小象會掙紮幾個小時、甚至幾天試圖掙脫繩子。但最終,它會安靜下來,開始接受自己的活動範圍。
當大象長大後,即使它已經強壯到可以折斷鐵鍊,卻仍然不會去嘗試。因為它以為掙紮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大象養成了“習慣性無助”思維。
習慣性無助會導緻孩子出現抑郁、焦慮、自卑、社交恐懼、拒絕付出努力等心理因素。
甚至也加大了當孩子成年後家庭暴力、酗酒、錯誤養育兒女等方面的幾率。
所幸的是據研究證明,習得性無助雖然在成年後很難更改,但是我們卻有辦法阻止“習得性無助”在孩子的早期童年萌芽。
習得性無助的發現者,塞利格曼教授,稱這種辦法為——習得性樂觀主義。
毛媽團隊為大家列出了9條小竅門,讓家長可以從表達方式上逐漸改變孩子的心态和思考模式,逃離“習得性無助”:
01 等待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不要說:你做不好的,還是我來幫你吧;
√要多說:我喜歡你解決問題的方式!你做得很棒。
有時候急着出門,我們常常沒有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的鞋不能獨立穿好,家長常常會說:“還是我來幫你做吧。”
久而久之,不僅給予了孩子否定和不信任,還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一旦遇到挫折,就會找人求助,潛意識覺得自己“做不好”。
因此父母在很多時候,其實可以多花點時間等等孩子。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并誇贊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會讓他們更獨立樂觀。
02 别急着否定孩子的答案
×不要說:你這樣做不對;
√要多說:正确答案不止一個,你并沒有做錯。
大人和小孩所能看見的事物和角度往往是不同的。
根據常理和規則否定孩子的想法,隻是在打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家長不要着急否定孩子,而是可以試着讓他們自己嘗試尋找答案,找到屬于自己的最優解法。
同時,這也是發展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正确方式。
03 和孩子傳達“我需要你”
×不要說:别站在這裡礙事;
√要多說:你能幫我.......嗎?
當父母做事忙得不可開交時,往往不會向孩子尋求幫助。
這是因為我們在潛意識裡就否定孩子的能力,覺得孩子隻會越幫越亂。
其實多表達對于孩子的需求,明确的告訴孩子,“我需要你。”你可能會發現,孩子也可以把任務完成得很好。
表達對孩子的需要,會使孩子對自身的存在感有更好的定義,并表現出更多的責任感。
04 設立合理的目标
×不要說:如果你這學期考到全年級第一,我就.......;
√要多說:如果你進步了5名........
想要激勵孩子,不能給孩子設立遙不可及、難以實現的目标。
而是從小步伐開始一步步邁起。
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标其實不僅不會激勵孩子的鬥志,反而大概率地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清楚自己無法做到,從而自暴自棄。
給孩子設立合理的、可實現的目标,才能讓他們有勇氣、有力量地往前走,逐漸進步。
05 改變孩子的内在歸因
×不要說:你确實什麼都做不到;
√要多說:這不是你的錯,還有很多外界原因......
改變孩子的内在歸因,要從父母開始做起。
當聽到孩子說:“我什麼都做不好”、 “我太笨了” 、“這件事對我來說太難了”的時候,家長要多多傾聽孩子的内心想法,并告訴他們:
“一件事情發生,是由很多事情疊在一起,才會導緻這樣的結果的。”
家長可以試着和孩子一起分析導緻結果的外因,并告訴孩子不必将責任全部堆積在自己身上。
當孩子開始從外界找問題時,就會減少對于自我的否定、自卑心理,變得更有能力解決問題。
06 善于觀察孩子的美好
×不要說:我沒發現你有什麼特長;
√要多說:你.....這方面做得不錯呀,可以多發展!
父母要擁有善于觀察孩子美好的眼睛。
在生活中多留意孩子,你可能會發現,我的孩子原來“繪畫很有天賦”、“唱歌節拍很準”、“特别會聊天,可以當個小演說家”等.......
有一些特長,也許家長從未看到過。
用心觀察孩子,鼓勵、并挖掘他們的潛能。會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變得更有自信迎難而上!
07 和孩子在運動中獲得成就感
×不要說:你自己靜靜吧;
√ 要多說:走,我們去運動發洩一下!
當發現孩子出現“習得性無助”症狀時,我們不應該放任孩子獨自思考。
最快速緩解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去運動玩耍。
在運動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設立一些小比賽,例如看看誰能最快爬到山頂上等。
每一次在小比賽中的勝利,都在告訴孩子:你并非一無所成,你并非什麼都做不到。
勝利的成就感給予孩子力量,教會他們從積極、樂觀的角度思考事情的本質。
08 定期和孩子單獨相處
×不要說:我今天很累,你自己玩吧;
√要多說:不然今天我們倆一起看電影吧!
即使工作再忙,父母都不要忘記定期和每個孩子單獨相處。
借助這個機會,父母可以和孩子傾訴彼此最近在工作和學校中發生了什麼趣事,一起談心和讨論,逐漸貼近與孩子的距離。
在這之中,孩子會接收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信任、以及支持。
這些力量都會成為孩子的後盾,讓他們更快地從“習得性無助”中掙脫,成為更有能力的人。
09 回答問題用問号結尾
×不要說:你應該這樣想.....
√要多說:你怎麼知道自己錯了呢?
建議家長回複孩子的問題時,多多使用問号結尾。家長可以反問孩子:
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你是怎麼知道事情是這樣的?等......
讓孩子不要單純學會求助。
多反問問題會促進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自主解決問題、拓展孩子的思維。在遇到問題時,也就不會那麼容易感到無助。
寫在最後
習得性樂觀主義和習得性無助思維相反。
它指的是讓孩子積極地挑戰想法,反駁消極的思維模式。将孩子的無助感轉變成希望。
而這需要的就是父母作為指路明燈,照亮和指引孩子的前程。
用積極的表達方式信任、肯定孩子,才能讓孩子在經曆一次次失敗後,仍然無懼挑戰!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