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從寄件到收件的流程?導讀:上一篇我們說到了,快遞小哥們把客戶的快遞集中取回到網點,開始準備發往目的地,但每天網點收了那麼多快遞,要如何快速準确的将貨物送達目的地呢?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出場的“發件”和“到件”我們将按照What、Why、How的思路來分析和講解這兩個關鍵Boy,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快遞從寄件到收件的流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What Is It?導讀:上一篇我們說到了,快遞小哥們把客戶的快遞集中取回到網點,開始準備發往目的地,但每天網點收了那麼多快遞,要如何快速準确的将貨物送達目的地呢?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出場的“發件”和“到件”。我們将按照What、Why、How的思路來分析和講解這兩個關鍵Boy。
什麼是“發件”?
快遞網絡内,從起始網點将快遞包裹發出,進入幹線運輸網絡,叫做“發件”。
什麼是“到件”?
快遞包裹到達末端派送網點,叫做“到件”。
不同快遞公司對于這兩個含義叫法不同,但場景是相同的。發件意味着包裹完成了符合進入幹線網絡标準,開始進行中轉運輸,運往收件人手中,到件意味着包裹離開幹線網絡,即将到達收件人手中。這兩個節點是快遞幹線網絡的起始和終止。我們通過下圖可以更直觀清晰的理解相應的流程。
二、Why We Do It?為什麼要“發件”?快遞的本質是人貨場,核心是用時間換空間。所以,快遞需要能夠在最短時間,最高效的将貨物從出發地轉運到目的地,而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快遞幹線網絡的首端網點,将包裹聚合歸類統一标準可快速轉運的集合,這樣才能讓包裹進入幹線網絡後,可以高效準确的中轉運輸。有時候把這個過程也叫做集包發運。
為什麼要“到件”?
快遞包裹基本都是長時效的物流運輸,而到件之前,對于收件人來說都是相對弱關聯的流程,唯有到達末端網點時,才意味着将要開始派送到收件人手中。所以這個節點将意味着包裹和收件人産生耦合關系,通過這個節點,我們需要讓收件人更準确及時的了解到包裹的實時動态,消除收件人的焦慮。
三、How Can Do It?傳統的快遞運輸,無論是發件還是到件,都由人工操作,分揀員的數量和操作的熟練程度,将決定包裹發件、到件過程的效率和準确性。所以産生了很多牛人分揀員,可以一眼識别包裹的大頭筆,3秒完成一個包裹分揀,可以銘記上萬地址對應的分揀碼……但當快遞行業成爆發性增長時,人工的劣勢就因規模效應而變得更嚴重,用工成本高,培訓難度大,易出錯,效率随着體量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更多的快遞公司力圖通過自動化設備來降本增效。單純的看,機械設備提升了效率,降低成本,但不一定适應所有的企業,也隻是從效率的一個角度解決問題。真正要解決的問題,還要回歸到不同現狀的本質。如果從産品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似乎可以找到一個通用且适用性更強的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再重新回歸到發件、到件,這兩個流程中,更細化的去看發生的過程。
這裡我提供一個我自己的解題方法,通過關鍵指标找問題及解決方案:
重新拆解後,我們可看出來要面對的關鍵問題及對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問題1:集包規則
如何評判集包規則是否合理,是否最優?有兩點:
分揀中心拆包率低
首網點合包率、滿包率高,單件運輸占比低,合包率=合包總數/總發運數,滿包率=滿包數/總包數,單件運輸占比=單件運輸量/總運輸量
如何設計一個合理最優的集包規則?
行内通用的方案是用三段碼。快遞包裹上的三段碼,是三串記錄了包裹在末端流轉路徑的數字編碼。通常,第一段碼為末端分揀中心名稱;第二段碼為末端網點代碼;第三段碼為末端網點承包區或業務員代碼。發件集包的規則,則是通過一段碼進行集包。
但存在一個弊端,有些區域是無法集成一個滿包。所以在标準的集包規則中,還需要添加混包,即将多個不足以合包的包裹,放在一個混包中,由首端分揀中心二次拆包,重新集成标準大包後再進行中轉運輸。
關鍵問題2:快速的分揀集包
好的集包規則是大腦,但擁有高效靈活的四肢,才能配合大腦達成目标。分揀集包就是靈活的四肢。
如何快速準确的完成集包操作?可以從兩點考慮方案:
快速的識别包裹集包碼,便于分類堆放
合理的堆放包裹,便于快速的裝袋
所以,當包裹量不大時,可以使用PDA掃描語音提醒 分揀籠來提效,當單量增長無法抑制用工成本時,需要考慮引入交叉帶分揀機,來提升分揀集包效率。
關鍵問題1:快速準确完成包裹到件掃描
到件掃描的關鍵因素在于如何最大化批量掃描?
傳統的方式是多人工單件掃描,除了單量大引入交叉帶分揀機,我們也可以考慮引入适用于批量處理場景的RFID标簽,這樣就可以做到一人單次完成批量包裹掃描。
關鍵問題2:即使獲取收件人對預派送的反饋
包裹到達末端網點和收件人産生耦合關系,我們可以通過發送預派送通知,讓收件人更準确及時的了解到包裹的實時動态,消除收件人的焦慮,同時也可以獲知收件人是否能接受我們預派送時間,是否有其他個性化要求?可以通過反饋機制,即使的對包裹做二次派送處理,避免派送資源浪費。
對于反饋信息,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維度:
派送時間:
需要預估到達客戶簽收地址的具體時間,需要精确到小時
簽收方式:
可以讓用戶二次确認簽收方式,送貨上門、自提櫃、驿站或其他
聯系人:
可以讓用戶确認是否為本人或非本人代收
以上所概述的場景問題也隻是環節其中的一部分,還有更多要思考的問題沒有展開,比如:雙十一期間,分揀中心壓力過大,首發網點需要到不同的分揀中心送包裹,集包發運的規則還能按目的地網點集包嗎?在包裹體量越來越大,異常件越來越多,自動化設備越來越高效的今天,是否還需要集包發運?末端網點結構多層級的情況下如何設計統一的派送預警通知?二次集包的流程是否有優化的空間?等等……
本次對于快遞發件和到件的講解,更多的是解題方法和思路,因為這部分更核心的是業務邏輯部分,對于系統功能其實并沒有過多可分享點。
下期預告:從産品角度看快遞之派件和簽收
作者:PM010,物流産品經理
本文由 @PM010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