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婦生出寶寶之後,下體會像來月經一樣分泌出一些血性物質,這種物質被稱作惡露。産婦一定要了解這種物質的特性,多多觀察自己的惡露是否屬于正常顔色,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惡露的相關知識。
産後惡露什麼顔色正常
一是血性惡露。這是産後第1~4天内排出的分泌物,量多,色鮮紅,含血液、蛻膜組織及粘液,與月經相似,或稍多于月經量,有時還帶血塊。二是漿液性惡露。這是産後第4~6天左右排出的,色淡紅,含少量血液、粘液和較多的分泌物,并有細菌。三是白色惡露。這是在産後一周以後排出的較白或淡黃色的惡露,含大量白細胞、蛻膜細胞及細菌,狀如白帶,但較平時的白帶為多。
産下胎兒之後,孕婦體内的髒東西都會随之排除,這種分泌物内含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及宮頸粘液等,稱惡露。
産後3—4天為血性惡露,量多,顔色棕紅,含有大量血液、小血塊、壞死的蛻膜組織。4—6天為漿液性惡露,其色轉淡,内含血液越來越少。
7—10天之後惡露轉為白色,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白血球、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
一月左右惡露基本停止。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不臭。婦産科專家指出,如有臭味,或紅色惡露、白色惡露過多及持續時間過長,反反複複,那就說明惡露異常。
産後惡露類型
一般産後惡露排淨需要三周時間,而在這段時間中,随着惡露顔色的變化,我們也可簡單的将惡露分為紅色惡露、漿性惡露和白色惡露三種,而這三種惡露的形态顔色也是各不相同,持續的時長也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就分别對紅色惡露、漿性惡露和白色惡露這三種類型進行叙述。
紅色惡露
紅色的惡露正常見于産後第一周,這個時候惡露量比較多,顔色呈鮮紅色,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蛻膜組織,稱為紅色惡露。
血性惡露持續三到四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漿性惡露
漿性惡露持續時間為一周以後至半個月内,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黏液、下體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為淺紅色的漿液,此時的惡露稱為漿性惡露。漿液惡露持續十天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惡露變為白色惡露。
白色惡露
漿性惡露一般是見于半個月以後至三周以内,這個時期的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惡露變得黏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為白色惡露。白色惡露持續三周幹淨。
産後惡露顔色變化是怎樣的
産後惡露顔色變化是怎麼樣的呢?一般産後惡露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般情況下,産後惡露大約在産後三周就排完了,而因為孕婦身體的差異,有些人排淨惡露隻需兩周時間,而有些則長達六周。而在這期間,惡露的顔色一般是不一樣的,随着時間的推移,産後惡露顔色變化會由鮮紅向白色轉化,而這也預示着排惡露的時期即将過去。
由于子宮收縮而導緻胎盤從子宮壁上剝落,而子宮壁上的血管自然會出血,然後随着子宮的恢複而慢慢關閉血管斷端而形成了惡露。在這個過程中,流出的血液及宮壁上脫落的蛻膜組織以及粘液等混合物就是惡露。其實産後排除惡露也是子宮在恢複的一個特征,産後排惡露對孕婦的身體是有好處的,而從産後惡露的顔色變化,也可看出自己的一些身體問題。
一般正常的産後惡露顔色變化是:鮮紅、淺紅、白色。而這也是正常的惡露顔色變化。在排出惡露的這一段時間内,産婦要注意陰部的清潔和幹燥,勤更換内褲和衛生巾,若是惡露的顔色變化非尋常化,則要注意是不是陰部受到感染。
産後惡露顔色黃是有炎症嗎
胎兒娩出後,自産婦下體出的分泌物,内含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及宮頸粘液等,稱惡露。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不臭。惡露可分為三種。一是血性惡露。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不臭。這是産後第1~4天内排出的分泌物,量多,色鮮紅,含血液、蛻膜組織及粘液,與月經相似,或稍多于月經量,有時還帶血塊。二是漿液性惡露。
這是産後第4~6天左右排出的,色淡紅,含少量血液、粘液和較多的下體分泌物,并有細菌。三是白色惡露。這是在産後一周以後排出的較白或淡黃色的惡露,含大量白細胞、蛻膜細胞及細菌,狀如白帶,但較平時的白帶為多。
每個産婦雖然都有惡露,但各人排出的量不盡相同,平均總量約為500~1000毫升。各産婦持續排惡露的時間也不相同,正常産婦約3周左右幹淨,如果産後2個月以上惡露仍淋漓不淨,則屬于惡露不淨。常見的原因有子宮腔感染、子宮腔内有妊娠物如胎盤、蛻膜等組織遺留、子宮複原不全。如果分娩一個月後惡露不淨,同時伴有臭穢味或腐臭味,或伴有腹痛、發熱,則可能是子宮、輸卵管、卵巢有感染。
産後惡露如何應對
1、分娩前積極治療各種妊娠病,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貧血、炎症等。
2、對胎膜早破、産程長者,給予抗菌素預防感染。
3、分娩後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全,如有殘留者及時處理。檢查胎盤胎膜将胎盤平鋪,母體面向上,注意各葉能否對合,有無缺損。然後将胎膜提起,檢查是否完整,同時注意有無異常血管通過胎膜,如有血管斷端者,說明可能有副胎盤”殘留在宮内。如胎盤不完整或大部分胎膜殘留,須在嚴密消毒下,徒手或用器械進入宮腔取出,以防産後出血或感染。如有小部分胎膜殘留,可于産後使用宮縮劑促其自然排出。
4、堅持哺乳,有利于子宮收縮和惡露的排出。
5、分娩後每日觀察惡露的顔色、量和氣味,正常的惡露,應無臭味但帶有血腥味,如果發現有臭味,則可能是子宮内有胎物殘留,應立即治療。
6、定期測量子宮收縮度,如果發現收縮差,應該找醫生開服宮縮劑。
7、保持下體清潔。因有惡露排出,婦女應勤換衛生棉,保持清爽,最好暫時禁止行房,避免受感染。
8、産後惡露不絕,若懷疑有胎盤殘留,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并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結語:胎兒娩出後,産婦要多多注意下體出的分泌物,首先要了解正常的惡露是什麼顔色的,大概維持幾天,中間的變化是怎樣的,之後再看看自己是否屬于正常,并且注意是否排幹淨等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